太傅祠堂何处开,长沙旧宅半荒苔。
隐思自托三闾吊,痛哭谁知七国哀。
绛灌在亭能得士,古今当路少怜才。
请看汉帝何如主,宣室仍虚前席回。

怀古贾谊

太傅祠堂何处开,长沙旧宅半荒苔。
隐思自托三闾吊,痛哭谁知七国哀。
绛灌在亭能得士,古今当路少怜才。
请看汉帝何如主,宣室仍虚前席回。

译文注释:

  1. 太傅祠(太傅)的祠堂在哪里开启,长沙的旧屋一半荒芜的苔藓覆盖。
  2. 内心的思考就像屈原一样自我寄托在三闾之中悲伤,像楚国的齐悼公那样痛哭却没有人知道。
  3. 萧何、曹参等人都能在亭子里得到贤士,但古代那些掌权的官员们却很少珍惜人才。
  4. 请看看汉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果皇帝能够像对待张良那样对待他,那么这个座位就会变得空无一人。
    赏析:

《长沙贾太傅祠》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贾谊为题,通过对贾谊生平事迹的回忆和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太傅祠堂何处开,长沙旧宅半荒苔”,通过描绘贾谊祠的位置和长沙府邸的荒凉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独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贾谊一生坎坷的经历。这里的“何处开”既指贾谊祠的具体位置,也暗含了他对世事无常、人生多难的感叹。

接下来的两句“隐思自托三闾吊,痛哭谁知七国哀”,则进一步表达了贾谊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他曾经寄希望于自己能够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然而现实却让他深感失望和痛苦,如同屈原一样,他只能默默承受着个人的悲愤与无奈。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贾谊的高洁品质,又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使得整首诗更加深刻感人。

诗的后两句“绛灌在亭能得士,古今当路少怜才”,则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在这里,贾岛通过对比古代的贤臣如萧何、曹参等人能够在政治舞台上得到认可和重用,以及当代统治者往往忽视人才的现象,揭示了社会的现实问题。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才被埋没、不被重视的担忧与焦虑。

最后两句“请看汉帝何如主,宣室仍虚前席回”,则是对贾谊命运的感慨与展望。这里的“如何主”不仅指的是汉朝的皇帝刘彻,更是指整个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们。他们常常沉迷于享乐,不关心国家的治理与民生的改善。而贾谊作为一位忠诚的臣子,却被排挤出朝廷,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与抱负。这种对比使得贾谊的命运显得更加凄凉与无奈,也引发了人们对封建社会弊病的深思。

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深沉内敛,通过描绘贾谊祠的场景、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自身遭遇的感慨。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于国家治理、社会进步的思考与期待,使得整首诗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