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州西下忽都河,胡卒东来唱旧歌。
星散诸营连坼堠,云屯万里蔽沙陀。
自嗟出塞春光少,谁道临关月色多。
顾我鹤形非燕颔,立功万里定如何?

《塞门至银州关道中》赏析

《塞门至银州关道中》,明代诗人茅大方所作,此诗描绘了边地的壮丽风光及其将士们的生活情景。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详细解读:

  1. 银州西下忽都河:“忽都河”是一条河流的名称,在历史上可能指的是黄河的某些支流,其名称和地理位置均需进一步考证。

  2. 胡卒东来唱旧歌:胡卒即北方的戍边士兵,他们从遥远的故乡来到这里,带来了故乡的声音和旋律。

  3. 星散诸营连坼堠:这句话描述了边疆军营的景象,士兵们分散开来,而各个营地之间的界限标志——堠则被连成一体,形成一片连绵不断的地带。

  4. 云屯万里蔽沙陀:沙陀,是指沙漠或沙漠地带,这里形容的是云层厚重,遮蔽了辽阔的沙漠,营造出一种苍茫而壮阔的视觉效果。

  5. 自嗟出塞春光少:出塞,指远离家乡戍边;“春光少”则表达了将士们对春天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这种情绪反映了戍边生活艰苦且单调的特点。

  6. 谁道临关月色多:关,古代关卡、要塞之意;“月色多”则可能意味着夜晚月亮的明亮与美丽。这句诗通过对比展现了边关之夜与故乡之夜的差异。

  7. 顾我鹤形非燕颔,立功万里定如何?: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设问的手法,表达自己虽然拥有如鹤般优美的身姿(暗示文雅、清高)但无法像燕子那样拥有锐利的下巴(象征勇猛和决断)。结尾的设问“立功万里定如何?”表达了对于未来功成名就后命运的不确定性和对自身能力的怀疑。

《塞门至银州关道中》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示了边疆将士的艰苦生活以及他们对于家国的忠诚和对未来的迷茫。诗歌语言凝练而又富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辽阔的边疆之地,感受着戍边将士们的情感与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