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连千里,平沙峙两城。
昔闻赪土筑,今见绿莎生。
重译来羌卒,联营列汉兵。
华戎俱混一,无复请长缨。
【注释】
大漠:沙漠。连:连接,指一望无际。
平沙:平坦的沙地。峙:耸立。
昔闻:从前听说。赪(chéng)土:红土。筑:筑城。
今见:现在看到。绿莎:绿草。生:生长。
重译:两次翻译。来羌卒:前来投降的羌族士兵。
列:排成行列。汉兵:汉朝的军队。
华戎:中原和边远少数民族。混一:融合,统一。
请长缨:向朝廷请求长缨,即要求朝廷派大军平定叛乱。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作者在道中所见的壮丽景象,并由此抒发了对国家和平统一的渴望。
第一句“大漠连千里”,描绘出一幅辽阔的沙漠景色,大漠无边无际,一望无际。第二句“平沙峙两城”,描述平沙上耸立着两座城池,这两座城池可能是过去战争留下的战痕。第三句“昔闻赪土筑,今见绿莎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这里提到了“赪土”和“绿莎”。据史书记载,古代的匈奴人喜欢用绿色的草皮做建筑材料,而红色的土地则是他们的居住之地。这里的“赪土”可能指的是匈奴人的居住地,而“绿莎生”则是指现在的绿色草地。
第四句“重译来羌卒,联营列汉兵”,描述了羌族士兵和汉朝军队的到来。这里的“重译”可能是指经过多次翻译才能让羌族士兵和汉朝军队理解彼此的意图,而“联营”则是指他们排成一排的军营。
第五句“华戎俱混一,无复请长缨”,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平统一的渴望。在这里,“华戎”指的是中原和边远少数民族之间的差异,而“混一”则是指两者的融合,没有再需要向朝廷请求长缨来平定叛乱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平统一的渴望,同时也揭示了历史的沧桑和民族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