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二山河重镇雄,金城环绕宛如龙。
南楼势插金冥表,东井光连紫极中。
书演九畴宣帝范,诗歌二雅正皇风。
儒臣进讲思陈戒,敢学扬雄赋汉宫。
【注释】
六月十六日端礼楼进讲奉教赋诗次缪纪善韵:六月,即夏历六月。端礼楼,在今北京天安门外。奉教赋诗,皇帝让大臣献诗。次,次序。缪纪善,名不详。
百二山河重镇雄,金城环绕宛如龙:百二,言其地势重要,如百二诸侯拱卫京师。重,重地。金城,指京城长安。环绕,形容城池周围环抱的山岭像龙的形状。
南楼势插金冥表,东井光连紫极中:南楼,指南面之楼。冥,指北辰星宿,此处指北斗七星的斗柄。金冥,指北斗星的杓。势,形势。插,插入。势插金冥表,比喻朝廷威仪显赫。东井,二十八星宿之一,与西北方相对应,此处指北极星。光连紫极中:紫,紫色天象,这里指紫微垣。极,指北极星。光连紫极,指天子所居。
书演九畴宣帝范,诗歌二雅正皇风:书演,指帝王的诏令、文告等。九畴,指《尚书》中的《洪范》九畴,是古代关于治国的纲领性文章。诗文,指《诗经》。二雅,指《诗经》中的《大雅》、《小雅》。正皇风,使天子的风范得到匡正。
儒臣进讲思陈戒,敢学扬雄赋汉宫:儒臣,指儒家学者。进讲,进呈经义。戒,劝诫。陈戒,陈述警戒。扬雄,西汉人,著名的辞赋家。赋汉宫,以赋体形式来讽谏皇上。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首联写京城长安地势重要,有重镇之威力;中间两联描写京城的雄伟壮丽;末联写儒臣进讲的活动。全诗对仗工整,意境雄浑。
开头两句“百二山河重镇雄,金城环绕宛如龙”就写出了长安的地理位置以及它的重要性。百二,是指地势极为重要的意思。重镇,指的是京城长安作为军事要地的重要地位。这句诗把京城长安比作一个重镇,强调了它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接着诗人又进一步描绘了京城的壮丽景象:“金城环绕宛如龙”,金城,指的是长安城的城墙,用金来形容,突出了它的坚固和辉煌。环绕,指的是环绕着整个京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城墙如同一条巨龙一样环绕在城中,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京城的雄伟壮观。
颔联“南楼势插金冥表,东井光连紫极中”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来进一步描绘京城的特点。南楼,指的是长安城南的高楼。它高耸入云,直插到金碧辉煌的天幕之上,象征着京城的尊贵和威严。而东边的井宿则连接着紫微垣,代表着天子所在之地,也暗示着京城的重要性和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这两句诗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描述,进一步突出了京城的雄伟壮丽,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京城的深厚感情和赞美之情。
接下来两句“书演九畴宣帝范,诗歌二雅正皇风”则是从文化的角度来描绘京城的特点。书演,指的是皇帝颁布的命令、诏令等文书。九畴,指的是古代关于治国的纲领性文章《尚书》中的九种规范。在这里,诗人可能是指这些文书对皇帝治理国家起到了模范的作用,为天下树立了榜样。而诗歌二雅,则是指《诗经》中的两种雅诗,它们代表了古代的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在这里,诗人可能在赞扬这两部作品为天子提供了精神食粮,为天下人树立了榜样和典范。
最后两句“儒臣进讲思陈戒,敢学扬雄赋汉宫”则是从政治角度来描绘京城的特点。儒臣,指的是儒家学者或官员。进讲,指的是他们向皇帝进呈经义的活动。这里的“陈戒”可能是说他们在进呈经义的时候,不忘规劝皇帝要警惕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而“敢学扬雄赋汉宫”则是指他们敢于效仿扬雄的才华,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歌颂汉朝的繁荣昌盛。这两句诗既表现了文人墨客对国家的忧虑和担忧,也展示了他们的才情和勇气。
这首诗通过对京城长安的描绘,展现了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雄伟壮丽的景象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担忧以及对文人才华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