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灵洲共举杯,探奇重上妙高台。
且看往哲留青史,肯谓明时弃不才。
棠棣风和增缱绻,庭萱日丽重徘徊。
诘朝借问阳关路,来往逢人问折梅。

【注释】

丙戌:唐玄宗天宝三年,诗人因事被贬。谪:贬官。下雉:在滁州任上时,曾作《下雉堂》诗。小金山:即西华亭、南楼。苏祠:苏轼祠堂。诸季:指同乡友人。与诸季言别:与同乡朋友告别。

探奇:探索奇险之景。妙高台:即白鹤峰,在滁州西南。留青史:指留名青史。肯谓:岂敢说。明时:当世。弃不才:抛弃才能。棠棣:即棠梨,又称杜梨,是一种果树。庭萱:庭院中种植的草花。诘朝:清晨。阳关路:泛指南归之地,此处指诗人所居滁城。折梅:古人有折梅送别之俗。《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中有《折杨柳枝词》,是一首描写离别的曲子。

【赏析】

此为送别之作。前半首写赴任途中的见闻,后半首抒写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最后点出自己被贬的缘由。全诗以议论开篇,以抒情收尾,中间部分则通过记叙和描写,表现了作者的惜别的深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仕宦生涯的看法。

开头二句,写诗人赴任途中所见。“晚泊灵洲”,是到滁州的第二天傍晚,泊舟于灵州。“共举杯”,是和船上的朋友一起饮酒。“探奇重上妙高台”,是说登上灵州附近的高峰——白鹤峰(妙高台),探奇揽胜。这两句是说,诗人在赴任途中,先游览了灵州的山水风光。

三、四句承前而来,由登高而入怀古。“且看往哲留青史,肯谓明时弃不才。”诗人想,古代那些留名青史的贤能之士,他们都是能够被重用的;而今自己却遭贬外放,难道就不值得爱惜吗?这两句是议论,也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仕宦生涯的看法。

五、六句转入对友人的赠别。“棠棣风和增缱绻,庭萱日丽重徘徊。”棠棣,棠梨树,一种果树;庭萱,庭中萱草,即忘忧草。这两句是说,春天来了,棠梨树和忘忧草都长得茂盛了。这两句既是实写眼前景物,又是虚写内心感受。“缱绻”是依恋难舍的意思。“重徘徊”是说反复留恋不忍离去。这两句是说,春天来了,棠梨树和忘忧草都长得茂盛了,自己又怎能忍心离去呢?这两句既写景状物,又是抒情言志。

七、八句进一步表达惜别之情。“诘朝借问阳关路,来往逢人问折梅。”阳关,即阳关三叠,是唐代著名乐曲的名称。这两句是说,早晨借问回程的路途,来往行人都要折一枝梅花相赠。这两句是以问答的方式,写出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

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贬滁州的途中,从登高远眺到临别赠言,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充分体现了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比喻手法的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