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烟蜃气一时清,天外恩波霁景生。
怜尔潢池骄赤子,想堪海国寄干城。
流云野浦供横槊,落月沧溟照洗兵。
此日卖刀忙买犊,水田归去及春耕。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其内容如下:
注释
- 海上受降 - 指在海上接受投降。
- 蛮烟蜃气一时清 - 海上烟雾和海市蜃楼消散,天空显得格外清明。
- 天外恩波霁景生 - 天上的恩泽如波澜般平息,使景象焕然一新。
- 怜尔潢池骄赤子 - 怜悯那些生活在水边的、自恃骄傲的百姓。
- 想堪海国寄干城 - 想象那些居住在海国的人能够依靠坚固的城池抵御外敌。
- 流云野浦供横槊 - 流动的云朵和田野上的溪流,为战士们提供了横枪的机会。
- 落月沧溟照洗兵 - 落日在海洋上闪烁,月光映照着清洗武器的士兵。
- 此日卖刀忙买犊 - 这一天,士兵忙着卖掉旧刀去买头牛来耕田。
- 水田归去及春耕 - 回到自己的水田中准备开始春耕。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希望的景象。诗的开头两句“海上受降”,描绘了海上的景色,以及海上受到的恩赐,使得天空变得清澈。接下来的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自恃骄傲的人们的同情。诗人通过“怜尔”一词,传达了对这些人处境的理解与关怀。
接着四句,诗人将视野扩展到广阔的天地间,描述了海上的风云变幻。他提到天外的恩泽平息了波澜,使得整个场景焕然一新。这种描写不仅美化了自然景观,也象征着政治和社会的变化,带来了和谐与和平的气息。
随后的诗句转向民间生活,诗人描述了士兵们在野外休息时的情景,他们可以借助自然的力量来进行休息和训练。这种描述展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
最后一联,诗人从战争的场景回到了农耕生活。他用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农民们开始春耕的场景,这既反映了农业的重要性,也体现了诗人对普通人民的关心和尊重。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人民生活的观察,表达了一种和平、希望和勤劳的主题。它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也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