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河残叶下,征棹复西游。
远火台城迥,微霜禁苑秋。
诏书天上出,宣室夜深留。
浩荡论经史,时时近冕旒。
【注释】
关河:指函谷关与黄河。
征棹:即“征帆”。
台城:故址在今南京市玄武门外,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帝王建都于此,故址周围有宫墙环绕。
微霜:秋霜。
诏:天子的命令。宣室:汉高祖刘邦曾置“未央前殿为朝”,其南为“宣室”,为皇帝召见大臣之所。夜深:指深夜。
冕旒:古代帝王的冠饰,用以象征皇帝之威严。
浩荡:广大无边的样子。
经史:经书和历史典籍,泛指学问。
【译文】
残阳余晖映照着关河,征船又向西行去。
远望火光闪烁的台城,秋意渐浓,寒霜降临禁苑。
诏书来自天阙,宣帝在宫中深夜留宿。
我谈论经史,时常接近帝王御座。
【赏析】
《送郑浮丘东还》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了郑浮丘被召入京后,他再次踏上西行的征途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全诗语言质朴,风格平易,感情真挚,意境深远。
首联“关河残叶下,征棹复西游”写诗人送别朋友郑浮丘时所看到的景色:残阳如血,秋风萧瑟,黄叶飘落。这既是眼前所见之景,也是内心所感,暗示出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悲凉心情。
颔联“远火台城迥,微霜禁苑秋”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凄清的图景:夕阳斜照在远处的台城上,显得格外地遥远;而近处却有微霜覆盖着禁苑中的树木,秋天的气息弥漫于空气之中。这里的“远”和“微”,不仅描绘出景色的远近高低,更渲染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颈联“诏书天上出,宣室夜深留”则直接点明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原因:因为友人被召入京后,又被皇上留在宫中宣政殿内处理国家大事,所以诗人才会如此思念不已。这里既写出了朝廷的政治斗争,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祝愿。
尾联“浩荡论经史,时时近冕旒”则是诗人自己的处境和心态的写照:虽然身处皇宫之中,但仍然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学问和知识,可以经常与皇帝接触并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然而,这种机会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拥有的,因此诗人只能感慨万千地感叹自己的不幸和无奈。
这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情感真挚深沉,既有豪迈的气概,又有细腻的情感,堪称送别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