鹫岭郁苍苍,香台出上方。
苔花侵佛像,荔叶满僧房。
禅榻馀残霭,钟楼半夕阳。
空门无色相,何必叹凄凉。

题鹫峰废寺

鹫岭郁苍苍,香台出上方。

苔花侵佛像,荔叶满僧房。

禅榻馀残霭,钟楼半夕阳。

空门无色相,何必叹凄凉。

注释:

  1. 鹫岭(jiù lǐng):指山势高峻、云雾缭绕的山峰,这里代指鹫峰。
  2. 香台:寺庙中供奉神佛的供桌或者供桌旁的香炉,这里可能是指供台上燃香的地方。
  3. 苔花:指生长在岩石上的苔藓植物。
  4. 佛像:佛教塑像,这里可能是指被苔藓覆盖的佛像。
  5. 荔叶:荔枝树的叶子,这里可能是指寺庙周围长着荔枝树。
  6. 禅榻(chán tà):佛教僧侣坐禅打坐用的蒲团,这里可能是指寺庙中僧人坐禅的地方。
  7. 残霭(cán ài):指天空中残留的薄云,这里可能是指寺庙上空残留的雾气。
  8. 钟楼(zhōng lóu):古代建筑中用以报时和发布命令的建筑物,这里可能是指寺庙里的钟楼。
  9. 空门:佛教语,指佛教徒修行的门户,这里可能是指寺庙的门。
  10. 色相:佛教语,指世间万物的形象和现象,这里可能是指世间的一切景象。
  11. 叹凄凉:感叹世事的无常和内心的凄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古老的寺庙景象,通过对寺庙内景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喧嚣、追求内心平静的境界。诗中的“鹫岭郁苍苍,香台出上方”,通过描绘山峰的巍峨和香台的庄严,表现了寺庙的神圣与庄严;“苔花侵佛像,荔叶满僧房”,则通过苔藓和荔枝叶的自然景观,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诗末的“空门无色相,何必叹凄凉”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体现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