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城砧杵暮纷纷,多少闲情此送君。
别路寒山惊落叶,深秋孤雁忍离群。
苏门日照霜中树,羌笛寒凄塞上云。
闻道汉南曾独立,也将书剑去从军。

越城砧杵暮纷纷,多少闲情此送君。

越城:指越州(今浙江绍兴),当时为浙东观察使治所。砧杵声:古代妇女捣衣时击石以计时。暮:傍晚时分。纷纷:形容砧杵声的嘈杂喧闹。

“多少闲情此送君”:有多少闲情逸致,在这里为你送行啊!

别路:离别的道路。惊:惊动。落叶:比喻秋天的景色。深秋孤雁忍离群:深秋时节,孤雁不忍离开同伴。

苏门:即苏州,这里泛指南方。日照霜中树:太阳照耀着树上的霜花。羌笛寒凄塞上云:羌笛在寒冷的边塞上空吹响,声音清幽凄凉。塞上:塞外边疆。

闻道汉南曾独立,也将书剑去从军。

闻道:听说。汉南:汉水以南的地区。曾:曾经。独立:独自站岗。也:副词,表示推测。将:将要。书剑:指文人手中的笔和剑。去:前往,到。从军:随军作战。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送别友人林孔逸的情景,抒写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全诗意境优美、含蓄隽永。

首联“越城砧杵暮纷纷,多少闲情此送君。”是说越城城楼上传来的阵阵砧杵声,在黄昏时分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心中的无限思念之情。这一句中的“砧杵声”象征着别离的时刻,而“闲情”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

颔联“别路寒山惊落叶,深秋孤雁忍离群。”是说分别的路上,寒山之中落叶纷纷;深秋之际,一只孤雁不忍心离开它的同伴。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深秋送别的景象,通过秋风落叶和孤雁离群这两个意象,传达出一种深深的离别之痛。

颈联“苏门日照霜中树,羌笛寒凄塞上云。”是说苏门山下的树木沐浴在秋日阳光下,树叶上的霜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在塞外的天际,羌笛的声音在寒冷的空气中回荡,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使得整个送别场景更加深沉。

尾联“闻道汉南曾独立,也将书剑去从军。”是说听说你在汉水以南地区曾经独自站立过,现在也要携带着书剑前往战场了吗?这一句中的“闻道”和“也曾独立”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幅深情而又悲凉的送别场景,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