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巢人去青山在,白石岩扉薜荔阴。
绝涧未霜残叶烂,半林微照断云深。
萧条香界无僧迹,寂历寒花见客心。
遥想罢官多乐事,风流时有谢公吟。
【注释】
闻王介轩偕诸公登伸蒙岩作:听说王介轩与诸位朋友一起登上了伸蒙岩。
骂巢人去青山在,白石岩扉薜荔阴:骂巢的人们都走了,但青山仍然屹立在那里,白石岩门上开着薜荔树。
绝涧未霜残叶烂,半林微照断云深:山间的小溪还没有结霜,落叶还很多,树林中透出微弱的阳光。
萧条香界无僧迹,寂历寒花见客心:在荒凉寂静的山林中,没有僧人的身影;而那些寂寞地开放的寒花似乎也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遥想罢官多乐事,风流时有谢公吟:想起以前罢官时有许多快乐的事情,那时还有像谢灵运那样风流的诗人吟诗赋句。
【赏析】
此诗是作者晚年隐居于南岳时期的作品。
开篇二句写景,“闻王介轩偕诸公登伸蒙岩作”,即听说王介轩和诸位友人一起登上了伸蒙岩。王介轩名介之,字子中,号介轩,是明代著名文人,曾为御史,后辞官归居,与李攀龙、张凤翔、邹元标等交游甚密。
中间四句写山中景物及自己的感受,首联写环境之幽美:“骂巢人去青山在,白石岩扉薜荔阴。”骂巢是晋安帝元兴年间刘裕起兵反对桓玄,桓玄称帝后,以刘裕骂过他为由,将刘裕及其部属杀死。这里暗指桓玄篡夺东晋政权一事。“骂巢人去”指桓玄已死。“青山在”是说青山依旧,人事全非,物是人非。“白石岩扉薜荔阴”写白石岩的门户被薜荔遮掩着。这两句既写了青山、白石岩、薜荔,也写出了作者的心情,表达了对桓玄篡位的痛恨和怀念故国之情。颔联写景色之美:“绝涧未霜残叶烂,半林微照断云深。”这是一幅山水画,“绝涧”(深谷)中的泉水还未结冰,树叶尚未凋落,残枝败叶堆积在涧边,只有那半遮半掩的山间树木,透过稀疏的阳光投下斑驳的光影。这几句描写了深秋时节山中景色之美。颈联写自己的处境:“萧条香界无僧迹,寂历寒花见客心。”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香界”即佛家所说的清净世界,“寂历”是空寂冷落的意思。“香界”无僧迹是说香界的空寂冷落,没有僧人的踪影。“寂历寒花见客心”是说冷清寂寞的寒风中只有一丛丛开放的寒花迎接客人的到来。这两句既表达了自己身处僻静之处、无人问津的孤寂之感,也反映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尾联写感慨:“遥想罢官多乐事,风流时有谢公吟。”作者遥想从前罢官时有很多欢乐的事情,那时还有像谢灵运那样风流的诗人吟诗作赋。“谢公”指谢灵运。谢灵运因受政治牵连,被解除官职后,退居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市),过着隐逸生活,经常游览名山大川,饮酒赋诗,自得其乐。作者用“谢公吟”来表示自己当时心情之愉悦。
全诗通过写景抒情的方式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从表面上看,诗中写了许多美景,如青山、白石岩、薜荔阴、残叶、断云、寒花等,但从深层次上看,这些景象都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之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显得十分生动形象。如“骂巢人去青山在,白石岩扉薜荔阴”一句,把桓玄篡权比作骂人的话,而青山依旧,白石岩的大门被薜荔遮挡住了,则暗寓了桓玄已死、江山易主之意。又如“遥想罢官多乐事,风流时有谢公吟”,作者遥想自己罢官之后,可以尽情地享受生活的乐趣,同时也可以吟诵优美的诗歌,表达出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