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树花飞送断香,六时经梵转凄凉。
青山何处堪垂泪,残月疏钟下影堂。

【注释】

①方山:指佛教寺院。阐维那:即维那,梵语译音为“维那”。是汉地僧团中主持法会、管领众僧等事务的高级僧侣。这里泛指和尚。②双树花:指寺中两株古柏树上的花。③转凄凉:指时序交替,景象变化。④堪:何能。垂泪:落泪,流泪。⑤残月疏钟:残月高悬,远处传来钟声。

【赏析】

《挽方山阐维那》是唐代诗人贯休的作品,此诗描写了僧人生活的寂寞清苦以及他们内心的悲凉,表达了作者对僧人深深的同情和尊敬之情。

首句“双树花飞送断香”,描绘了一幅寺庙内花树飘落的景象,暗示了时间已经流逝,季节变迁,同时也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双树花”可能指的是寺庙内的两棵古树,它们见证了寺庙的历史和僧人的生活。而“送断香”则形象地描绘了寺庙中香烟袅袅升起的情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香烟也逐渐消散殆尽,象征着僧人生活的孤独和寂寥。

第二句“六时经梵转凄凉”,进一步描绘了寺庙中的宁静与荒凉。这里的“六时”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时间概念,即一天中的六个时段,每个时段都有其特定的仪式和活动。而“经梵”则是指寺庙中的诵经和念佛等活动,这些都是为了祈求佛法的加持和庇佑。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活动逐渐变得稀少和冷清,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同时,这也反映了僧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感。

第三句“青山何处堪垂泪”,通过“青山”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感慨。这里的“青山”可能指的是寺庙周围的青山绿水,它们为寺庙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然而,当人们面对这些美丽的景色时,却无法找到可以倾诉衷肠的地方或者能够引起共鸣的人。因此,只能默默地在心中感叹和悲伤。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敬仰,也展示了他对人生无常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最后一句“残月疏钟下影堂”,以夕阳西下、月光稀疏、钟声悠扬的场景结束全篇,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凄美的画面。这里的“残月”可能指的是夜晚的月亮已经偏斜,只剩下一半挂在天空中。而“疏钟”则是指远处传来的钟声,它似乎在诉说着一种离别的哀愁和思念之情。同时,这也是一种暗示,表明作者在此刻正身处在一个空旷而寂寥的环境中,无法与他人分享这份哀愁和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寺庙生活的描述和对僧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佛教信仰的虔诚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