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山水多佳致,亭子幽幽翠微里。
雁池梓泽不须论,绿野平泉只如此。
平泉绿野多乔木,未胜君家阜阳曲。
书幌遥临雪海青,饮缸倒浸南山绿。
石门沙岭竹边房,同谷方池映橘霜。
霜煎夕照松声远,云际飞泉月影凉。
耕童牧叟闲来去,草衣笋笠还朝暮。
主人尚拟鹿门居,坐客都迷辋川野。
羡君三十著儒衣,潇洒亭中独下帷。
殷勤且毕青云事,他日还应画绣归。

【注释】

颍水之滨,颍川郡治在今河南禹县南。亭:亭驿。颍州府的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地市级领导。陈:陈列。书陈果之(chén):把成果摆在面前。阜阳:古地名,今安徽阜阳市。亭子:亭台楼阁。幽幽翠微:指亭台周围的青绿山色。雁池、梓泽:古代帝王游猎的地方。论:评论,比较。绿野平泉:指颍州郊外的一片大草地。乔木:高大的树木。君家:您的家。阜阳曲:指颍州的民歌。书幌:书帘。遥临:远远看。雪海青:指天空中飞过的一群白鹭。饮缸:盛水的瓦罐。倒浸:倾斜浸入。南山绿:指夕阳下的西山。石门、沙岭、竹边房:都是颍州附近的地名。同谷方池:即方塘。映橘霜:用来形容秋天景色清冷。霜煎:像煮东西一样地加热或煎熬。夕照:日落时的阳光。松声远:远处传来松林中的风声。云际飞泉:像天上的瀑布一样从天而降的泉水。月影凉:月光洒下,使人感到凉爽。耕童牧叟:指农夫和老农。闲来去:闲暇时来来往往。草衣笋笠:穿草鞋,戴竹笠。还朝暮:早晚回家。主人:这里指颍州刺史。尚拟:打算;想仿效。鹿门居:指隐居之地。辋川野:指诗人的故乡。羡君三十著儒衣:羡慕您三十岁就穿上了儒者的服装。潇洒亭中独下帷:在亭子里独自坐着读书写字。下帷:拉开帷帐,指闭门读书。殷勤:恳切的意思。青云事:做官的事情。画绣归:比喻官场生涯结束,回归田园生活。

【赏析】

这是一首题赠之作。诗人为颍州刺史陈果之撰写的诗作。此诗写颍州的自然风光及陈果之的生活情趣,表现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自然。

首联点明题旨:“颍水之滨”,是颍州的地理位置,也是“陈果之”任职的地点,颍州山水多佳致,亭子幽静秀丽。

颔联对颍州的自然风光进行描绘,“雁池梓泽”与“绿野平泉”相比美,以“不须论”突出颍州美景胜过其他地方,“只如此”则表明颍州之美无可比拟。这两句诗赞美了颍州的美丽景色,也表达了陈果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颍州的自然风光,诗人通过观察,发现颍州郊外的草地上生长着许多高大的树木,这里的景色更加美丽迷人,令人陶醉不已。同时,颍州郊外还有一片宽广的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夕阳下的西山,景色如画。这些美丽的景色都让人流连忘返。

尾联则描写了陈果之的生活状态。他喜欢在亭子里静静地阅读书籍,欣赏美景,享受宁静的生活。同时,他也喜欢邀请朋友们一同前来,共享这份美好的时光。此外,他还常常在闲暇之余到田间劳作,体验农民的生活。这种简朴而又充实的生活方式,使他倍感愉悦,同时也让他更加怀念家乡的美好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颍州山水、自然景观以及陈果之生活情趣的描述,展现了颍州的独特魅力和陈果之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