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邻无牛长苦辛,东邻多牛今家贫。
儿孙生小不识字,头白终为畎亩民。
君家累叶皆儒雅,岂学邻翁但耕稼。
数亩荒畦手自锄,一卷遗经坐仍把。
厨中有粟床有书,万事浮云心澹如。
向人懒掉仪秦舌,避世翻轻沮溺徒。
方今圣代多推毂,玉帛戋戋贲幽谷。
我亦休耕汶上田,与尔相期在乔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此诗是作者在与友人的酬唱之作,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赞美和对友人的劝勉之意。

“书倪氏经锄堂”,首句起兴,引出下文,说明自己的志向。“倪氏”即东邻之君,字不详,以东邻之贫寒而发慨叹。“西邻”指自己。“牛”“苦辛”二字表明了邻里贫富悬殊。“长苦辛”四字,一语双关,既指邻居无牛而劳苦,也暗含自己无牛而劳苦,言外还有“我不如邻翁”之意,表现出一种自谦自抑、自我解嘲的风度。

颔联“儿孙生小不识字,头白终为畎亩民。”写自家的儿孙虽长大成人,但因家贫,仍不能识字读书,终将为农民。“畎(quán)亩”即田间,这里比喻田地。“民”字暗合首句“倪氏”二字,又点出“耕稼”。“不识字”四字,既是写实,又含有自责之意。

颈联“君家累叶皆儒雅,岂学邻翁但耕稼?”写自己的家族世代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不是像邻居那样仅仅种田耕作。“累叶”即几代,“儒雅”指有文化修养。“岂学邻翁”四字是反诘语气词,意思是说难道像东邻那样只知耕稼?这两句是对首联的回应,也是对东邻的讥讽。

尾联“数亩荒畦手自锄,一卷遗经坐仍把。厨中有粟床有书,万事浮云心澹如。”写自己虽然过着清苦的生活,但却很满足。“荒畦”指荒废的菜园,“手自锄”表明自己亲手耕种。“遗经”指《春秋左氏传》,相传孔子曾据它作《春秋》。“坐仍把”即坐下时仍然拿着《春秋左氏传》阅读。“厨中有粟床有书”,“粟”指粮食,“书”指书籍。这四句是说自己虽然生活清苦,但能自食其力,而且能够读书。“万事浮云心澹如”是全诗的主旨,意思是说世事如浮云,一切名利都不重要。

尾联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我虽然过着清苦的生活,但我心地坦然,没有一点杂念。

这首诗的大意是:我家世代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你却只是种田劳作。我虽然生活清苦,却很满足于现状,没有什么可忧虑的。如今圣上正在大力提拔人才,你这样的贤能之人怎么能被埋没呢?我也有退隐之心,希望也能像你一样受到圣上的重用。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仁宗天圣年间(公元1023—1026年),当时作者正任徐州通判。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通过描写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看法和价值取向。

首联“书倪氏经锄堂”,先写邻居之穷困潦倒。东邻无牛而辛苦劳作,而西邻却是“长苦辛”。一个“长”字,既表明了邻居之贫困,也表现了诗人对于贫穷生活的无奈。“东邻多牛今家贫”一句中“多牛”二字表明了东邻之富有,而“家贫”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富有的贫困。诗人通过对比来表现邻居之贫贱,同时也表现了自己的无奈。

颔联“儿孙生小不识字,头白终为畎亩民。”写邻居之子虽然已经长大成人,但是因为家贫,无法接受教育,只能成为农民。“畎亩”是指田地,“民”字暗合首句的“倪氏”。诗人通过这一细节来讽刺邻居之不思进取,只顾眼前的苟且生活。

颈联“君家累叶皆儒雅,岂学邻翁但耕稼。”“儒雅”一词既指有文化修养,也暗指自己的家族世代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岂学邻翁但耕稼”则表明了诗人的自信和骄傲。他相信自己的家族能够超越邻居之辈。

尾联“数亩荒畦手自锄,一卷遗经坐仍把。厨中有粟床有书,万事浮云心澹如。”写自己虽然过着清苦的生活,但是却很满足于现状。“荒畦”指荒废的菜园,“手自锄”表明自己亲手耕种。“遗经”指《春秋左氏传》,相传孔子曾据它作《春秋》。“坐仍把”即坐下时仍然拿着《春秋左氏传》阅读。“厨中有粟床有书”,意思是说厨房里有粮,床上有书。“万事浮云心澹如”则是全诗的主旨。意思是说世事如浮云,一切名利都不重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看法和价值取向。他认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富贵荣华,而在于个人的品质和学识。他希望朋友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真正的幸福。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清贫生活的喜爱和满足。他认为清贫生活虽然简陋,但却能够让人心灵得到净化和提升。因此,他希望能够保持这种心态,过上平静而充实的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