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乃王郎之舅氏,昔年遣兴沧洲趣。
白水应同万古心,青山不尽平生意。
初疑衡霍乱峰回,石廪芙蓉天上开。
又疑瀑布香炉顶,飞红沓翠空中来。
连林杂树纷隈澚,屋头清晖霁人目。
片片春云带鹤还,淙淙野水流冰绿。
云间鸡犬更谁家,云际风泉半落花。
回岩积霭天梯小,绝壁悬萝鸟道斜。
白头久叹同声远,临水看山梦犹懒。
濯足矶边月自明,弄琴石上苔应满。
不见羊昙四十春,西州云物几回新。
丹青此日堪惆怅,岂必山阳笛里人。

【解析】

题陈沧洲家藏王甥至之山水图

公乃王郎之舅氏,昔年遣兴沧洲趣。

白水应同万古心,青山不尽平生意。

初疑衡霍乱峰回,石廪芙蓉天上开。

又疑瀑布香炉顶,飞红沓翠空中来。

连林杂树纷隈澚,屋头清晖霁人目。

片片春云带鹤还,淙淙野水流冰绿。

云间鸡犬更谁家,云际风泉半落花。

回岩积霭天梯小,绝壁悬萝鸟道斜。

白头久叹同声远,临水看山梦犹懒。

濯足矶边月自明,弄琴石上苔应满。

不见羊昙四十春,西州云物几回新。

丹青此日堪惆怅,岂必山阳笛里人。

【答案】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外甥的。诗人回忆了与王甥相会时的情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前四句描写诗人在外甥的山水画前观赏景物,并回忆起当年与外甥相聚时的心情。“白水”二句写眼前之景。白水指白茫茫的水,喻指广阔的天地。青山则是指青山连绵不断,意指高耸入云的山峰。“白水同万古”即万古长存的意思。诗人以万古常存之心来感受眼前的青山,这青山仿佛是无尽无尽的。“初疑”四句写眼前的景色。“石廪”、“芙蓉”,指山上的岩石像贮藏谷物的粮仓一样巨大而坚固;“芙蓉”,指山上的石头好像荷花一样美丽动人。“飞红”两句写眼前之景。飞红,指瀑布飞流直下,带着红色的水雾飘洒下来;翠羽,指飞瀑如翡翠羽毛般晶莹剔透。“连林”四句写眼前的景色。连林,指林木丛生的山岭;杂树,指参差的树木;隈澚,指草木繁茂的地方。“云间”四句写眼前之景。“云间”两句写眼前之景。鸡犬,指鸡鸣狗叫的声音;云际,指云层之上。“云际风泉”二句写眼前之景。风泉,指泉水流动的声音;半落花,指落花飘舞的场景。“回岩”四句写眼前之景。回岩,指回旋的山岩;积霭,指云雾聚集;天梯,指山崖陡峭险峻;绝壁,指陡立的悬崖峭壁;鸟道,指狭窄曲折的小道。

后四句写自己的感慨。“白头”两句写感慨。白头,指头发已经斑白;同声,指意见相同;远,指远离;梦犹懒,指睡梦中仍想去看山水。“濯足”四句写感慨。濯足,指洗脚;月自明,指月光皎洁;弄琴,指弹琴;石上苔,指石上的青苔。这四句意思是,我在这里洗脚、弹琴,但心情依然很悠闲。

最后两句写感慨。羊昙,东晋名士,字太冲,谢安好友;四十春,指四十年的光阴;西州云物,指洛阳的云烟和景物;几回新,指多次更换。这两句意思是,我在这里洗脚、弹琴,但心情依然很悠闲,因为洛阳的云烟美景已经多次更换过了。丹青,指绘画艺术;惆怅,指忧愁;山阳笛里人,即山阴笛里人,指王羲之。《世说新语》载: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与朋友聚会,饮酒赋诗。王献之夜吟《兰亭集序》,有“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等诗句。他的朋友听后十分惊讶地对他说:“你的诗太精妙了。你为什么不把你的诗拿来给我看看?”王献之一听此言顿时大惊失色,连忙辩解说:“我写的诗不是‘一去二三里’而是‘望月登楼’。”王羲之听了以后十分惭愧,从此不再喝酒赋诗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