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将军,凤之雏、骥之子,武弁承家佩金紫。春风早食金琅玕,昨日长鸣渥洼水。
玉帐遥临剑水清,少年白晰又专城。尊前醉墨歌千首,案上军书论五兵。
故园久别临濠路,忽忆先茔感风树。鼎湖龙去凤西飞,扳鳞附翼今何处。
君家叔父爱文章,风流亦羡紫罗囊。须知七叶功名在,应继三槐德业昌。
赠凤阳王将军时镇平津
凤阳,即明朝的中都,今北京市。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老家。凤阳王,就是凤阳侯,王振。王振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太监,以谄媚、专权、跋扈闻名。他是明代著名的宦官之一,与刘瑾并称“八虎”之二。
译文:
王将军,你是凤凰之子,骏马之子,身穿武官服,戴着金紫玉佩。春风里早早享用甘露,昨天你长鸣在大泽湖畔。
玉帐遥临剑水清,少年英武又专攻城池。尊前醉墨歌千首,案上军书论五兵。
故园久别临濠路,忽忆先茔感风树。鼎湖龙去凤西飞,攀鳞附翼今何处?
君家叔父爱文章,风流也羡慕紫色的袋子。须知七叶功名在,应继三槐德业昌。
赏析:
这首诗是王振写给凤阳王(即凤阳侯)的诗。凤阳王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后代,王振是明朝著名的宦官,与刘瑾一起被称为“八虎”。王振在位时,大肆贪污受贿,欺压百姓,为非作歹。这首诗通过赞美王振的才华和功绩,表达了对王振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揭露了王振的贪婪和残忍,对王振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第一联:“王将军,凤之雏、骥之子,武弁承家佩金紫。”这是对王振身份地位的描绘。“凤之雏”,比喻王振是凤阳王的后代,有高贵的身份;“骥之子”,比喻王振有出色的才能。“武弁承家”,指王振作为家族中的一员,受到家族的尊重和荣耀。“佩金紫”,指王振身着华丽的衣服,象征着他的尊贵地位。
第二联:“春风早食金琅玕,昨日长鸣渥洼水。”这是对王振过去辉煌经历的描绘。“春风早食金琅玕”,比喻王振在年轻时就已经展现出非凡的能力,如春天里的金色果实般闪耀。“昨日长鸣渥洼水”,形容他过去像大泽湖边的天鹅一样,有着高超的音乐才华。
第三联:“玉帐遥临剑水清,少年白晰又专城。”这是对王振现在地位的描写。“玉帐遥临剑水清”,形容他的住所如同仙境一般美丽,环境优美,风景宜人。“少年白晰又专城”,说明他现在虽然已经年老体衰,但在城中依然有着极高的威望。
第四联:“尊前醉墨歌千首,案上军书论五兵。”这是对王振过去成就的回顾。“尊前醉墨歌千首”,指的是他在宴会上挥洒自如地写下了许多赞美之词,这些诗词至今仍然流传下来,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案上军书论五兵”,指的是他在处理军事事务时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第五联:“故园久别临濠路,忽忆先茔感风树。”这是对王振过去的思念之情。“故园久别临濠路”,意味着他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在外漂泊多年。“忽忆先茔感风树”,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在外地感受到的孤独和无助。
第六联:“鼎湖龙去凤西飞,扳鳞附翼今何处?”这是对王振命运的感叹。“鼎湖龙去凤西飞”,指的是王振的命运如同一只凤凰飞向西方一样,已经无法挽回。“扳鳞附翼今何处”,意味着他现在已经失去了昔日的地位和权势,无处可寻。
第七联:“君家叔父爱文章,风流亦羡紫罗囊。”这是对王振过去赞誉的评价。“君家叔父爱文章”,指的是王振的叔父对他有很高的评价,认为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风流亦羡紫罗囊”,形容他不仅才华出众,而且风度翩翩,令人羡慕。
第八联:“须知七叶功名在,应继三槐德业昌。”这是对未来的期望。“须知七叶功名在”,指的是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就,未来的前程一片光明。“应继三槐德业昌”,意味着他应该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发扬家族的德行和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