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大道傍,立马尽馀觞。
兴逐孤云远,情随去路长。
廉颇思赵士,汉主忆冯唐。
莫奏桓伊笛,萧条两鬓霜。
【注释】
秋风:秋风瑟瑟,吹动着大道。
大道:指官道、仕途。
立马尽馀觞:马上把酒杯喝完了。
兴逐孤云远:兴致随着孤云飘向远方。
廉颇思赵士:战国时期赵国人李牧因得罪秦军大将白起而被陷害,后为秦国所俘,被囚禁于狱中三年。出狱后,他仍怀念赵地,思念他的旧部。
汉主忆冯唐:汉武帝刘彻曾问策士东方朔:“公知我比魏武帝何如?”东方朔答:“陛下可比魏武帝(曹操),但不如魏武帝之求贤若渴。”汉主(汉武帝)于是想起冯唐的“长者智,亦自任也”,意思是自己能重用人才。
莫奏桓伊笛:不要弹奏《桓伊笛》曲。
萧条:凄凉冷落的样子。
两鬓霜:《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枝叶捎兮,彼稷之苗,零落摇矣。彼留夷田,卢其芜矣,彼留夷房,蒿棘以蔽矣!四国无政,无与大夫。虎兕出于柙,毈毈兮。昭昭乎伐之,乱之方外。”毛传:“四国,四方诸侯国也。无政,政失也。虎兕,猛兽也。毈毈,怒貌。伐,击也。乱,治也。方,犹当也。外,远也。”毛传解释“四国”时说四方诸侯国,这里泛指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后来就用“四国无政”来指代南方蛮荒之地。所以这里的“两鬓霜”,就是头发已白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而作的一首赠别诗。首句写秋风飒飒吹过大道,友人在大道上骑马离去,诗人举杯送别。“秋风大道傍”一句,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而且渲染出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气氛。接着写友人在大道上扬鞭而去,诗人也随即把酒杯喝得干干净净。这两句看似平平淡淡,却极富韵味,既写出了友人离去时的从容不迫,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颔联“兴逐孤云远,情随去路长”。意思是说友人乘着秋风,一路高歌远去,而诗人则心绪难平,思绪无边,久久不能平静。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孤云远去和去路漫漫来比喻诗人的心境和情感,形象生动,富有诗意。同时,这句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心情苦闷的现实状况。
颈联“廉颇思赵士,汉主忆冯唐”。这是诗人对友人的劝勉和勉励。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著名将领,他因得罪秦军大将而被迫逃亡,后来被秦国所俘虏,并囚禁于狱中三年。这段经历使他深感自己的才能得不到重用,从而产生了报国的志向。而汉武帝刘彻则曾向策士东方朔询问如何重用人才的问题,东方朔回答道:“陛下可比魏武帝(曹操),但不如魏武帝之求贤若渴。”这句话的意思是,陛下您能够重用人才,就像魏武帝曹操那样,但还差得远呢!因此,这句诗是诗人对友人的劝勉和勉励,希望他能像魏武帝曹操那样善于用人。
现实却是残酷的。“莫奏桓伊笛,萧条两鬓霜”两句,正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这里所说的“莫奏桓伊笛”,并不是说不要弹奏《桓伊笛》这样的优美乐曲了,而是说不要再奏响那些令人陶醉的音乐了。因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音乐已经成为了一种奢侈的东西,只有那些达官贵人才有机会欣赏它。而对于那些普通百姓来说,他们只能忍受着贫困的痛苦。最后两句“两鬓霜”是说头发已经变白了,这既是对友人的一种祝福,也是对自己年华老去的一种感慨。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们的精神状态。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