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纱白石上,本住越溪滨。
一入吴王苑,遂为倾国人。
春华娇艳质,秋水助精神。
寄谢东邻女,双蛾莫效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题目为《咏西施》。下面是诗句的翻译和赏析:
浣纱白石上
注释:在白色的石头上洗涤丝绸,这描绘了西施的优雅姿态。
赏析:这句诗通过“浣纱”和“白石”两个意象,展现了西施美丽而纯净的形象。本住越溪滨
注释:原本居住在越地的小溪边。
赏析:此句表达了西施出身低微,却因美丽而被选为吴王宫里的佳丽,体现了她的命运转折。一入吴王苑
注释:一旦进入吴王的园林。
赏析:这里的“一入”,意味着西施的美丽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也暗示了她的悲剧性遭遇。遂为倾国人
注释:最终成为整个国家的倾国之人。
赏析:这句话揭示了西施对吴王及国家的巨大影响,她的美貌足以让一个国家为之倾倒。春华娇艳质
注释:春天的花朵中显露出鲜艳的色彩。
赏析:这里用“春华”比喻西施的青春容颜,强调了她的美丽不仅持久而且动人。秋水助精神
注释:秋天的水波衬托出精神焕发的状态。
赏析:此处“秋水”不仅是自然景观,也隐喻着西施眼中的神采飞扬,以及她内在的智慧与魅力。寄谢东邻女
注释:将感谢之情寄予给东邻的女子。
赏析:这是西施的一种含蓄表达,通过“寄谢”传达了她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双蛾莫效颦
注释:不要效仿颦眉,因为那是悲伤或不快乐的表情。
赏析:最后一句是对那些模仿西施容貌以获得关注的人的建议,提醒人们应保持自己的真实面貌,不应为了取悦他人而失去自我。
整首诗通过对西施美丽、命运以及与吴王关系的描述,展现了她对吴国乃至整个国家的重大影响。同时,诗中的“寄谢东邻女”和最后的“莫效颦”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