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启晋伯,熊罴兆齐封。
豺声馁敖鬼,牛祸成庚宗。
废兴自古来,吾将讯其蒙。
苍旻本何心,至理元冲冲。
【注释】龙虎:指帝王。晋伯:指晋国国君,即晋文公。豺声馁敖鬼:指晋文公在逃亡路上,被山野的豺狼和鬼神吓坏了,不敢前进。牛祸成庚宗:指晋军在渡过黄河后,因战死、逃亡而损失惨重,致使周朝的宗室后代——庚氏一族被灭尽。废兴:指国家的兴盛与衰败。苍旻:指天空。何心:指什么心思。至理:指最高的道理。冲冲:指清纯高远的样子。
【赏析】《感寓》,这是一首托古讽今的作品,作者借春秋时代晋国的兴亡史来反映现实。诗中以晋国的灭亡作为象征,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政治清明的期待。《感寓》全诗四句,每句都是一个警句,都含有深刻的思想含义。
“龙虎启晋伯,熊罴兆齐封。”此句是借用《周易》的典故。“龙虎”是古代用以象征帝王的吉祥物。《易经·系辞传》说:“天垂象,见蛟龙,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意思是说:天垂示吉祥物(龙、凤),出现蛟龙、云彩时,就有圣人出现;出现风云时,就有君子出现。这里把龙喻指晋侯,把虎比作晋文公。晋文公,名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君主。他通过流亡在外,历尽艰难曲折,终于返回晋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这两句是诗人对晋文公归国称霸的颂扬,同时暗含着诗人对晋国灭亡的痛惜和忧虑。“熊罴”,指英勇善战之士。“兆”,指征兆或迹象。“齐封”指齐国的封地。此句是说晋文公率领晋国军民,在齐鲁一带建立了强大的根据地。诗人用这两个词赞美晋文公的威猛和功绩,同时也表明自己对晋国灭亡的悲痛心情。
“豺声馁敖鬼,牛祸成庚宗。”此两句也是引用了《易经》的典故。《易经·系辞传》说:“雷出地奋,震。君子以恐惧修省。”“豺”、“敖鬼”都是凶恶之兽,这里用来比喻晋文公逃亡途中受到的种种磨难和危险。“牛祸”指晋军渡黄河时遭遇牛瘟,导致大量士兵死亡。这些灾难使晋军元气大伤,最终导致了周朝庚氏一族的灭亡。“庚宗”指庚氏族人。此两句是说晋文公在逃亡途中受到的种种惊吓和灾难,以及由此造成的庚氏一族的覆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也暗示着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情绪。
“废兴自古来,吾将讯其蒙。”此两句是对晋文公一生经历的回顾总结。诗人认为历史上的兴亡更替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规律。因此,诗人打算向晋文公请教其中的奥秘。“废兴”,即兴起与衰落。“古今来”,指从古到今。“吾将讯其蒙”,意为我要向他请教其中的奥秘。“讯”通“问”。此句的意思是说,诗人要向晋文公询问其中的原因和经验教训。诗人通过这一设问,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苍旻本何心,至理元冲冲。”此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通过对晋文公一生经历的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苍天原本无心,但它却能按照最高的道理运行不息;而人间的事情则是有意识的行为。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事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统治者的期望和要求,希望他们能够遵循最高的道理,顺应自然规律,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思考。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晋文公一生经历的分析,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体现了人类对于天地自然的敬畏之情和探索精神。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于后世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