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蒲青草自年年,万叠苍山对夕烟。
静后观心如止水,高高明月在中天。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太和道士王思明从登紫霄峰,问其泉对曰上善,即老子若水者也字之子静号以若水。丏(mán)诗赠之。

注释:太和:道教名,这里指王思明。子静:王思明的号。上善:道家思想中的一种美德,与“下善”相对。老子:道家哲学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若水:指流水,比喻柔和、谦逊的品质。丏(mán):古同“勉”,勉力为之的勉。

赏析:

这首诗是韩愈赠给太和道士王思明的一首诗。韩愈作为唐代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善于运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这首诗就是韩愈用自己对道教的理解来表达对王思明的敬意和祝愿。

第一句“太和道士王思明从登紫霄峰,问其泉对曰上善,即老子若水者也字之子静号以若水”。描述了太和道士王思明登上紫霄峰去泉水处,询问泉水是否具有“上善”的品质,即是否有着老子所说的“若水”的品德。这里的“上善”是指最高的善,代表着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王思明希望泉水能够体现出老子所说的“若水”的品德,即柔和、谦逊的品质。同时,他也希望泉水能够反映出他自己的品德,也就是他的修为和品质。

第二句“字之子静号以若水丏诗赠之”。描述了王思明的名字叫做王子静,他的号叫做”若水”,韩愈因此写诗送给他。这里的“丏”(mán)是韩愈用来表示自己对王思明的敬意和友谊的词。

第三句“一蒲青草自年年,万叠苍山对夕烟”。描述了王思明所在的环境,一片青翠的草地每年都会生长,远处的山峰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美丽。这里的“青草”和“苍山”都是形容景色的美丽和壮观。

第四句“静后观心如止水,高高明月在中天”。描述了王思明在静坐的时候,他的心境如同静止的水一般平静,明亮的月亮在天空中高高地挂着。这里的“观心如止水”是指内心的宁静和纯净,没有杂念和烦恼;“高高明月在中天”则是指明亮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中,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这首诗通过对王思明的赞美和祝福,表达了韩愈对道教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