荇藻绿不歇,芳湖秋可怜。
天低四野树,日落万山烟。
朗月虚苓榻,疏花明钓船。
时闻有过翼,遥寄卜居篇。

下面是对《答傅木虚卜居西湖》逐句的释义:

  • “荇藻绿不歇”:荇藻指的是水中的荇藻,一种水生植物,绿色象征着生机与活力。这句诗描绘了秋日湖泊中荇藻翠绿色的景致,仿佛永不停歇地摇曳生姿。
  • “芳湖秋可怜”:芳湖指美丽的湖泊,秋意则暗示了季节的变换,秋天的湖水显得更加美丽但同时也让人感到凄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秋日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伤。
  • “天低四野树”:天空低垂,使得四周的原野上的树木显得尤为醒目,突出了一种空旷而辽远的感觉。
  • “日落万山烟”:夕阳西下,整个山脉都被笼罩在一层淡淡的烟雾之中,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感受。
  • “朗月虚苓榻”:明亮的月光洒在空荡的草席上,这里使用“虚”字来形容月光并不直接照在人身上,而是洒落在草席上,有一种清冷而幽静的感觉。
  • “疏花明钓船”:稀疏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而明亮的钓船则在水面上静静漂浮。这句诗通过对比,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自然景色,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 “时闻有过翼”:不时可以听到大雁掠过的声音,过翼意味着大雁飞行时的翅膀拍打声,这里象征着旅行或者迁徙。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或旅途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声的敏感和欣赏。
  • “遥寄卜居篇”:这里“卜居”可能是指诗人选择居住的地方,或者是对未来生活的规划和期待。诗句表达了诗人将个人的情感和志向寄托于这片水域,希望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归宿。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生活哲理的探讨。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自在,同时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