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怪新安水,舟从石上行。
不风秋暮冷,无月夜深明。
古本何年偃,危湍几处惊。
千寻犹见底,曾数越江清。
【解析】
本诗为五律,全诗四句。首二句写舟行于石上,不因风而寒;三、四句写夜深时,月光照亮水底,可以看见千寻的江底;末两句写在湍急的河流中多次渡过这条江,看到清澈的水。
【答案】
入新安溪①。可怪新安水②,舟从石上行③。不风秋暮冷④,无月夜深明⑤。古本何年偃⑥,危湍几处惊⑦。千寻犹见底⑧,曾数越江清⑨。
注释:
①入新安溪:进入新安县的溪水。
②可怪新安水:奇怪新安县的水怎么这样清。
③舟从石上行:船行驶在石头上。④不风秋暮冷:即使没有风吹,到了秋天傍晚,水也感到寒冷。⑤无月夜深明:即使没有月亮,到了晚上水也显得明亮。⑥古本何年偃:古老的河床什么时候被淹没了。⑦危湍几处惊:危险的河水在什么地方让人吃惊。⑧千寻犹见底:即使有一千寻那么高仍然看得见底。⑨曾数越江清:好几次渡过那条江,看到那江水很清。
赏析:
“入新安溪”,点出地点。诗人来到新安溪边,发现这里水流十分清澈。他感到很奇怪:“奇怪新安县的水怎么这么清?”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含蓄有力,耐人寻味。
第二句,写溪水清澈的原因:“舟从石上行。”原来船是在石头上航行的,由于石头阻挡了泥沙,使水面变得如此清澈。
第三、四句,写夜晚的景象:“不风秋暮冷,无月夜深明。”即使没有风,到了秋天晚些时候,水也感到寒冷;即使没有月亮,到了深夜,水也显得明亮。这两句诗写得非常优美,把一个宁静的夜晚描绘得如诗如画。
第五、六句,写溪水的古老与险恶:“古本何年偃,危湍几处惊。”古老的河床什么时候被淹没了呢?危险的河水在什么地方让人吃惊呢?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新安溪的担忧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慨。
写自己多次渡过这条江,看到了江水的清澈。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了这一景象:“千寻犹见底,曾数越江清。”即使是千寻高的水底,也能看到它的颜色,甚至多次渡过这条江,看到了江水非常清澈。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又表现了他对新安溪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