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王经略安南日,文武元臣仗节来。
铜柱千秋标汉塞,越裳万里到燕台。
弃珠误引捐之策,屯粟曾无充国才。
空使陆沉怜士女,冥冥氛祲几时开。
“过伏波祠二首”是明代诗人叶汉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 第一首:
- 诗句原文:
先王经略安南日,文武元臣仗节来。
铜柱千秋标汉塞,越裳万里到燕台。
- 注释与解析:
- 先王经略安南日:指的是古代先王在统一南疆时的策略和行动。
- 文武元臣仗节来:形容文武官员带着节杖来到南方,象征着他们的军事和政治使命。
- 铜柱千秋标汉塞:指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后带回的地图上标记了南方的铜柱,象征着对南方边疆的宣示和控制。
- 越裳万里到燕台:指古越族首领向中原王朝进贡,象征着和平与交流。
- 赏析:
- 这首诗通过描绘先王的军事行动和文武官员的忠诚使命,展示了古代中国对南方边疆的控制和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和平使者的敬意。
- 第二首:
- 诗句原文:
城连银瓮千山壮,天过铜关一角垂。
谁道交人今款塞,镇南空竖受降旗。
- 注释与解析:
- 城连银瓮千山壮:形容城池连绵不断,如同银瓮一般壮观。
- 天过铜关一角垂:指天空穿过铜关,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
- 谁道交人今款塞:意为谁说现在的边境守卫已经放弃警惕。
- 镇南空竖受降旗:表示虽然镇守南方但却没有实际的战斗,只有悬挂投降的旗帜。
-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边疆风光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对边陲地区的控制和威严。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边防将士的赞美和对当前局势的忧虑。
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叶汉作为明朝时期的诗人,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和哲理意义。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