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到滁州,太仆先生折柬留。
丰乐亭前苍树直,阳明祠上晓霜稠。
烟云天纵双眸入,风日山容二客游。
荻港未荒三径在,黄花一笑故园秋。
诗句输出
去年今日到滁州,太仆先生折柬留。
丰乐亭前苍树直,阳明祠上晓霜稠。
烟云天纵双眸入,风日山容二客游。
荻港未荒三径在,黄花一笑故园秋。
译文注释
- 去年今日到滁州,太仆先生折柬留。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回忆起去年的某个特定日子,也就是他第一次到达滁州的那一天,那时他被邀请留下,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 丰乐亭前苍树直,阳明祠上晓霜稠。
- 描述了诗人眼前的景象,在丰乐亭前的苍劲大树和阳明祠上的浓密霜花。这些景象引发了诗人对时光流转、自然美景的感受。
- 烟云天纵双眸入,风日山容二客游。
- 诗人通过视觉描绘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他与友人在大自然中的愉悦体验。这里的“烟云”和“风日”分别代表天空和阳光下的景色,而“山容”则指的是山脉的轮廓。
- 荻港未荒三径在,黄花一笑故园秋。
- 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情感。虽然荻港尚未荒芜,但他的家乡已经随着时间进入了秋天。这里的“三径”可能指的是通往故乡的小径,而“黄花”可能是指菊花。
- 整首诗以诗人的回忆为主线,穿插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故乡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滁州和故乡的记忆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丰乐亭前苍树直”和“阳明祠上晓霜稠”这两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滁州的自然风光,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慨。诗人通过这些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美好的时刻。
整首诗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首句设定了时间背景和地点,引出了诗人的回忆;随后的四句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进一步展开故事;最后两句则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这种结构使得诗歌既具有画面感,又具有情感深度。
这首诗不仅是对滁州和故乡的一次美好回忆,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艺术魅力的作品。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