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骑云奔匝野尘,寒埤觱栗倍酸辛。
不知今夕为何夕,恰喜明春尚有春。
画角风声吹寂寂,戍楼灯影黯磷磷。
青徐不在榆关外,寄语筹兵借箸人。
壬午除夕
万骑云奔匝野尘,寒埤觱栗倍酸辛。
不知今夕为何夕,恰喜明春尚有春。
画角风声吹寂寂,戍楼灯影黯磷磷。
青徐不在榆关外,寄语筹兵借箸人。
注释:壬午年除夕夜。云奔:指战马奔腾。匝:围绕。
寒埤:指寒冬中的水井。觱(bì)栗:形容水结冰时发出的声音。倍酸辛:指冬天寒冷,食物味道更加鲜美。
不知今夕为何夕:不知道今夜是哪天。
恰喜:恰好喜欢。
画角风声吹寂寂:形容夜晚寂静无声。画角:古代军乐中的一种乐器,声音高亢激昂。
戍楼:古代边防哨所的瞭望楼或烽火台,此处泛指边关。灯影:指瞭望楼上灯火映照出的光影。黯磷磷:形容灯光昏暗闪烁。
青徐不在榆关外:指边疆地区的将士已经不在那里了。青徐:边疆地区,也泛指边境之地。
筹兵:筹划军事。借箸(zhù)人:借用别人的意见或建议。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壬午年除夕所作,通过描绘边疆的夜景和将士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国家安危和个人命运的担忧之情。首联“万骑云奔匝野尘,寒埤觱栗倍酸辛”写除夕之夜,战马奔驰,尘土飞扬,寒气逼人,食物的味道变得更加鲜美。颔联“不知今夕为何夕,恰喜明春尚有春”表达了诗人对今夜的不确定感和对明年春天的喜悦心情。颈联“画角风声吹寂寂,戍楼灯影黯磷磷”进一步描绘了边疆的寂静和黯淡的景象。尾联“青徐不在榆关外,寄语筹兵借箸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全的担忧以及对他人提出的建议的期待。全诗意境悠远,情感深沉,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