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影翻风弄酒杯,浪花飞雪点书台。
一声鼓角鱼龙动,天党山人驾海来。
第一首:
海上漫成二首(其一)
蓬 影 翻 风 弄 酒杯,浪花飞雪点 书 台。
一声鼓角鱼龙动,天党山人驾海来。
- 注释:
- “蓬 影”:形容船帆的形状像蓬草一样随风摇曳。
- “翻 风”:指船在海面上航行时与风的互动。
- “弄 酒杯”:指水手们手持长竿,巧妙地操纵着船只。
- “浪花飞雪点 书 台”:形容海浪如同飞雪一般纷纷扬扬,落在书台上,增添了几分诗意。
- “鼓角”:古代战争中用于发令或指挥的器具。
- “鱼龙动”:此处比喻海浪翻腾,生动活泼。
- “天党山人”: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自称是“天党”之人,而“山人”则是对隐者的一种称呼。
- “驾海来”:指诗人乘坐船只前来拜访。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海上航行的壮丽景象,以及诗人与海的亲密接触。开头两句通过形象的语言展现了海上航行的动态美,如船帆随风摇曳、水手操控船只等。接着,以海浪和浪花作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海浪翻腾、雪花般飘落的画面,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感。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与大海相遇的喜悦心情,以及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整首诗意境开阔,语言生动,充满了浪漫气息。
第二首:
海上漫成二首(其二)
一声鼓角鱼龙动,天党山人驾海来。
浪涌云翻千尺浪,风回日转一周遭。
水纹摇月影浮萍,潮汐涨落两相催。
渔歌遥传千山外,知音何处不须招。
- 注释:
- “声 鼓角”:此处用“声”字代替“鼓角”,以强调声音的洪亮和震撼力。
- “鱼龙动”:指海浪翻滚,如同鱼儿和龙在水中游动。
- “天党山人”:仍然沿用前面的典故,表示诗人自称为“天党”之人。
- “驾海来”:继续使用前一句的意象,表示诗人乘船而来。
- “浪涌云翻千尺浪”:描述了海浪汹涌澎湃,如同千尺高的浪花翻滚。
- “风回日转一周遭”:指风向变幻莫测,太阳转动一圈又回到了原位。
- “水纹摇月影浮萍”:形容水面波纹荡漾,月光映照在浮萍上。
- “潮汐涨落两相催”:描述了潮汐的涨落过程相互影响,形成了一种节奏感。
- “渔歌遥传千山外”:指远方传来的渔歌穿越重山,悠扬动听。
- “知音何处不须招”:意指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哪里都能找到。
- 赏析: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海上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开篇两句通过对鼓角声的描述,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充满力量的气氛。接下来,诗人以海浪、风、日为元素,构建了一个动态而美丽的画面。最后四句则更多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