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籁生何处,巢笙更越琴。
穿林惊鹤梦,入涧和龙吟。
万顷涛翻翠,千岩粉堕金。
坐来疑漱石,真可涤尘襟。

诗句释义:

  • “松风”:描述的是风吹松树叶的声音。
  • “灵籁生何处,巢笙更越琴。”:灵籁是指自然界的音响,可能是松风或者其它自然声音。这里提到“巢笙”,指的是鸟巢中的笙声,而“越琴”则可能是指用乐器演奏的音乐,整体描述了一种和谐的自然声响。
  • “穿林惊鹤梦,入涧和龙吟。”:描述了风吹动树林时,鸟儿被惊醒,同时也有龙吟声(可能是指山中的风声或水声)。
  • “万顷涛翻翠,千岩粉堕金。”:描述了波涛翻滚的海面和山石的颜色变化,可能是绿色的波涛和金色的岩石,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
  • “坐来疑漱石,真可涤尘襟。”:坐在这风景如画的地方,感到仿佛是洗涤心灵的石头在洗刷着心灵上的尘埃。

译文:
松风
从何处传来了松树间的风声?那是鸟儿筑巢时的笙音,也是越琴和琴瑟交织出的和谐。
穿过树林,惊起了梦中的鸟儿;流入山谷,与龙吟合奏出大自然的交响。
眼前的景色万顷碧波中翻腾起层层绿浪,千座山岩间粉红落金。
在这美景中坐卧,仿佛能感受到那清泉石上的洗濯,真能洗净心灵上的尘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首联通过“灵籁”与“巢笙”以及“越琴”与“越筝”的对比,展现了自然之声的丰富多样和和谐美妙。颔联进一步通过“穿林”与“惊鹤梦”,“入涧”与“和龙吟”,形象地描绘了风吹过树林和山谷时所引发的各种声响及其带给人们的感受。颈联以色彩鲜明地描绘了水面和岩石的颜色变化,营造出一幅动静结合、色彩斑斓的山水画面。末联则是对整个场景的深化,诗人通过“坐来疑漱石”和“真可涤尘襟”这样的表述,不仅传达出了视觉上的美丽震撼,更是表达了心灵上的洗涤和升华。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赞美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