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皆摇落,清霜袭绮裘。
蛩声和露泣,月影带江流。
暗改潘安鬓,明添宋玉愁。
乾坤真逆旅,极目一登楼。

【注释】

草木皆摇落:草木凋零。摇落,凋落。

清霜袭绮裘:清冷的霜气扑到华美的衣裳上。袭,覆盖。

蛩声和露泣:蟋蟀在寒露中发出凄厉的鸣声,仿佛在向露水哭泣。

月影带江流:月亮倒映在江面上,形成一条银色的流动长堤。

暗改潘安鬓:潘岳(字安仁)是古代著名的美男子,他的头发乌黑发亮,如同潘岳般美丽。此处暗指自己的头发变白。

明添宋玉愁:宋玉是楚国辞赋家,他在《九辩》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秋风至,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说自己的头发变白,就像宋玉一样忧愁。

乾坤:天地、宇宙。逆旅:寄居之所。

极目:远观。登楼:登上高楼。

【译文】

草木都凋零了,清冷的霜气笼罩着华丽的衣裳。

蟋蟀的声音伴随着露水,仿佛在对露水流泪。月光倒映在江面上,形成一条银色的长堤。

不知不觉间,自己的头发已经变得灰白,明亮地增添了像宋玉一样的忧愁。

在这广阔的天地之间,自己就像是寄居的旅客,只能远远地望着远方的高楼。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象的小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中间穿插了“蛩声”、“露泣”、“月影”等物象,构成了一幅秋天的景象画卷。

首联写秋色浓重,草木俱摧。草木摇落,意味着秋天到来,万物开始衰老。诗人用“草木皆摇落”这一典型意象,生动描绘了深秋时节自然界的变化,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心中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这一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既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观察力,也体现了他对季节更迭规律的敏锐洞察。

颔联写秋虫哀鸣,露水滴泣。蟋蟀在寒露中发出凄厉的鸣声,仿佛在为露水而哭泣。这里的“蛩声和露泣”,既是对蟋蟀鸣叫声音的具象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诗人通过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将蟋蟀的鸣叫声与露水的滴落声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响效果。这种音响效果既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忧郁与孤独。同时,“和”字还暗示了诗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颈联写白发增添愁思,江流携带愁绪。诗人自比潘岳,形容自己因年华老去而白发斑驳,如同潘岳一般美丽而多愁。同时,他还将自己比作宋玉,暗指自己的忧愁如同宋玉那般深沉。在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将自己的白发与潘岳相比,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衰老与忧愁。而“带江流”则巧妙地将明月与长江联系起来,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无情的感叹,也展现了他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不舍。

尾联写寄身异乡,登高怀古。诗人站在高楼之上,眺望远方,思绪万千。他想起了历史上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英雄豪杰,如今却都已化为尘土。而自己却依然坚守在这里,成为了一个寄居者。这种对比使得诗人感到无比的孤独与无助。然而,他也明白自己无法改变命运,只能寄希望于未来。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也展现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与接受。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抒发个人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深感悟。它不仅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象的小诗,更是一首充满哲学思考的人生寓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