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昔未遇,誓欲报韩仇。
进履圮桥下,虚心将有谋。
素书一授受,于焉相炎刘。
蹙秦暨蹶项,默运帷幄筹。
王业既大定,毅然乞封留。
列侯岂不贵,而托赤松游。
度彼良之心,报韩愿已酬。
区区黄石公,不知伊与周。
素书视典谟,治道孰为优。

【译文】:

张良当初未得志,发誓要报复韩仇。

进履到桥下,他虚心等待有阴谋。

素书一授受,于焉相炎刘。

蹙秦暨蹶项,默运帷幄筹。

王业既大定,毅然乞封留。

列侯岂不贵,而托赤松游。

度彼良之心,报韩愿已酬。

区区黄石公,不知伊与周。

素书视典谟,治道孰为优。

【注释】:
1、进履图:指《汉史》中记载的张良进履桥下遇黄石公的故事。
2、誓欲报韩仇:指张良曾立下誓言,要报杀父之仇。
3、进履圮桥下:张良在下邳圯上桥下时,有人送他一双鞋,张良穿上后觉得脚重,于是俯身取鞋,并问这个人是谁,这人自称是黄石公,就是传授给他兵书的人。
4、虚心将有谋:指张良在黄石公指导下开始谋划如何报仇。
5、素书一授受:指张良接受黄石公传授的《三略》。
6、于焉相炎刘:指张良开始策划如何实现自己复仇的目的。
7、蹙秦暨蹶项:指秦国的灭亡和项羽的失败。
8、度彼良之心:指张良对黄石公所传的兵法非常钦佩。
9、区区黄石公:指张良自比于春秋时期的名相管仲,感叹自己的渺小。
10、于焉相炎刘:指张良开始策划如何实现自己复仇的目的。
11、区区黄石公:指张良自比于春秋时期的名相管仲,感叹自己的渺小。
12、素书视典谟:指张良认为黄石公传授的兵法非常出色,可以与古代圣明君主治国的方法相提并论。
13、孰为优:比较谁更优越。

【赏析】:
这首诗以“进履图”为标题,描绘了张良在未遇之时,立志报仇雪恨的过程。全诗语言简洁明了,通过张良的行动和思考,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决心。诗中多次提到“黄石公”,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张良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