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峰削玉插晴空,淋漓秀气含鸿蒙。
两间万物有时易,惟有青山今古同。
隐君山下营茅屋,烟霞笑傲逃尘俗。
日长心境鹤俱闲,自扫白云松下宿。
溪头野老行迟迟,杖屦携琴过竹篱。
猗兰调古少人听,等闲来此寻钟期。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携琴访友画 - 带着琴去拜访朋友,这里描绘了一种艺术化的场景。
    译文:我带着琴去拜访我的朋友,仿佛在一幅画中。
    注释:携,带;琴,古乐器;访友,指拜访朋友;画,此处形容艺术化的情境。

  2. 危峰削玉插晴空 - 描述了山峰的陡峭和美丽,如同玉石一般精致。
    译文:险峻的山峰如玉石般削尖插入晴朗的天空。
    注释:危峰,高耸的山峰;削玉,形容山峰的陡峭;插晴空,直插入晴朗的天空,形象生动。

  3. 淋漓秀气含鸿蒙 - 形容山的景色充满了灵气,仿佛融入了宇宙。
    译文:山间的秀气渗透着浩瀚的宇宙。
    注释:淋漓,充满;秀气,美好的气息;鸿蒙,指宇宙或天地初开的状态。

  4. 两间万物有时易 - 表达了自然界中的万物都在变化,一切都不是静止不变的。
    译文: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
    注释:两间,泛指天地之间;万物,指自然界中的万物;时易,时常变化。

  5. 惟有青山今古同 - 强调了青山的恒久不变,与时间的流逝无关。
    译文:只有青山是永恒的,无论古今都相同。
    注释:惟有,只有;青山,指青山本身;今古同,古今不变。

  6. 隐君山下营茅屋 - 描写了隐居者在山下建造茅屋的情景。
    译文:在君山脚下建起了茅屋。
    注释:隐君山,隐居于君山之下;营茅屋,搭建茅草房。

  7. 烟霞笑傲逃尘俗 - 表现了隐者与自然融为一体,超脱尘世的境界。
    译文:烟云和彩霞在嬉戏,隐者逍遥于尘世之外。
    注释:烟霞,指山间的云雾和彩霞;笑傲,形容自在地玩耍;逃尘俗,摆脱尘世的喧嚣和纷扰。

  8. 日长心境鹤俱闲 - 表达了诗人在闲暇之余,心境宁静如鹤。
    译文:随着太阳的升起,我的心境变得宁静,如同悠闲的鹤鸟。
    注释:日长,太阳升高;心境,心情或心境;鹤俱闲,形容心情宁静如鹤鸟般悠然自得。

  9. 自扫白云松下宿 - 描述诗人在松树下自清扫落叶,享受自然之美。
    译文:自己打扫松树底下的落叶,在自然环境中过夜。
    注释:自扫,自行清扫;白云,松树的影子映衬在白云中;松下,松树下;宿,过夜。

  10. 溪头野老行迟迟 - 描绘了一位在溪边行走的老者。
    译文:溪头的一位老人缓缓前行。
    注释:溪头,溪流的源头;野老,指乡村的老人;行迟迟,步履缓慢而从容。

  11. 杖屦携琴过竹篱 - 描述了诗人携带琴杖步行通过竹篱的景象。
    译文:手持琴杖,走过竹林的篱笆。
    注释:杖屦,手拄的拐杖和鞋;携琴,携带琴;过竹篱,经过竹林的栅栏。

  12. 猗兰调古少人听 - 形容兰花的香气悠远,但很少有人欣赏。
    译文:兰花的香气远远传播,但很少人能欣赏到它的美。
    注释:猗兰,形容兰花的香气浓郁;调,音乐的节奏;古,久远;少人听,很少有人能够领略其韵味。

  13. 等闲来此寻钟期 - 表示诗人随意来访此地,寻找知音。
    译文:随便来这里寻求知音,就像寻找古代的钟子期一样。
    注释:等闲,随意、不拘泥;钟期,指钟子期,古代著名的琴师;来此,来到这个地方;寻,寻找;钟期,比喻知音。

赏析:

这首诗以“携琴访友画”开篇,营造了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接下来的每一句都紧扣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超脱尘世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山川草木人格化,使得诗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学价值。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