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月明行舟,琴更清女郎。
元是钟情物,风前乍听难。
为情歌宛转,此身今已亡。
于君有冥契,愿作双鸳鸯。
长太息相看,泪沾臆茫茫。
造物竟谁尸,恨不生逢王。
敬伯歌宛转,宛转悲且长。
红颜易零落,古今同一伤。

宛转歌

夜月明行舟,琴更清女郎。

元是钟情物,风前乍听难。

为情歌宛转,此身今已亡。

于君有冥契,愿作双鸳鸯。

长太息相看,泪沾臆茫茫。

造物竟谁尸,恨不生逢王。

敬伯歌宛转,宛转悲且长。

红颜易零落,古今同一伤。

【注释】

  1. 宛转:曲调流畅,音韵婉转。
  2. 明月:指明亮的月光。
  3. 行舟:指在水上行驶的船。
  4. 琴:指乐器琴。
  5. 清:指清澈。
  6. 钟情物:指钟爱之物。
  7. 风前:指风中。
  8. 冥契:即“默契”。
  9. 造物:指大自然。
  10. 王:古时称帝王或君王。
  11. 敬伯:指古代的一种乐器瑟。
  12. 红颜:指女子的美貌。
  13. 零落:指凋谢、衰败。
    【赏析】
    这首诗以”宛转歌”为题,通过描写诗人在夜晚的月下弹奏琴声,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和执着。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的夜色之中。

首句”夜月明行舟,琴更清女郎”,描绘了诗人在夜幕下的月光下乘坐着一叶扁舟,旁边有一位弹琴的女子形象。这里,诗人运用了”夜月明”这一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深沉的氛围;而”琴更清”则突出了琴声的清脆、悠扬,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诗人通过对”琴更清”的描述,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痴迷之情。这种对于音乐的执着追求,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第三句”元是钟情物,风前乍听难”,承接上一句的意思,继续描绘了诗人与琴声之间的情感交流。诗人将琴声比喻为一种钟情之物,暗示了琴声对于诗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风前乍听难”则传达了诗人在风中聆听琴声时所感受到的那份难以言表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不仅让诗人陶醉其中,更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随后,诗人又通过”为情歌宛转,此身今已亡”两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状态。这里的”为情歌”指的是诗人在弹奏琴时所创作的歌曲,而”此身今已亡”则意味着诗人已经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爱情。这种生死相依的决心,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至高无上的敬意和执着。

最后两句”于君有冥契,愿作双鸳鸯”,则是诗人对爱情的美好祝愿和期待。这里的”冥契”指的是心灵相通、默契契合,而”双鸳鸯”则寓意着夫妻恩爱的美满婚姻生活。诗人希望通过这样的祝愿,能够得到对方的认可和回应,从而实现他们共同的理想。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音乐与爱情之间的交织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人生理想。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意象和修辞手法,使整首诗读起来更加流畅、富有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