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接巫山碍南极,遥看十二芙蓉碧。
云雨朝来失数峰,应疑神女兴方浓。
楚人赋就几千载,浪语茫茫那有踪。
至今来往空台下,想像无人不停马。
土人犹解说襄王,荒祠空笑蛮巫假。
寂寂巫山万古青,时看石上白云生。
吁嗟丑谤竟谁雪,谩听崖头瀑布声。
【注释】巫山:指湖北的巫山县,古有“巫山云雨”之说。高次:指高峻的山峰。童士昂:指作者的朋友。黄门韵:黄门,宫名,这里代指宫廷。
【译文】巫山之巅,高耸入云,直插南极星宿,遥望十二芙蓉峰,绿波万顷。朝霞映照,云雾缭绕,时或失数峰影。神女峰下,云雾缭绕,仿佛神女在兴云布雨。楚人赋诗,千载传诵至今,但那神女兴云布雨的情景,谁又能真正看到?至今来往于空台的行人,只能想象那无人不停下马的巫山神女峰。土人仍说襄王梦游巫山,荒祠笑谈,蛮族巫者假借神女故事,虚妄无稽。寂静的巫山,青翠万古长存,时而看石上白云翻涌。叹息丑谤之言,竟无人来洗雪,只听到崖头瀑布声轰隆作响。
【赏析】此诗是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剌在元世祖至元年间(1264—1294年)任福建等路宣慰使时写的《巫山高次》,描绘了巫山的壮丽景色。
首联“天接巫山碍南极,遥看十二芙蓉碧。”写巫山高耸入云,遥看芙蓉峰如玉雕碧染,令人心旷神怡。诗人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将巫山比作天上的仙女,形象地勾勒出其秀丽的轮廓。
颔联“云雨朝来失数峰,应疑神女兴方浓。”描写了云雾缭绕、峰峦起伏的景象,使人不禁怀疑神女正在兴云布雨,给人们带来美好的感受。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对神女的敬仰之情,又展现了巫山的自然之美。
颈联“楚人赋就几千载,浪语茫茫那有踪?”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神女传说的质疑态度。他认为这些传说都是荒诞无稽的,无法找到真正的神女踪迹。这一联既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又展现了他的独立见解。
尾联“至今来往空台下,想像无人不停马。”描绘了往来于巫山的人们,都只能凭想象去体会那无人不动马的情态,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幻想之间差距的感慨。这一联既展示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又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巫山的自然美景和历史传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独立的见解和对现实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