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居人见月伤离别。结发从军二十年,茫茫万里音书绝。
黄沙碛里无人烟,健儿来往横戈鋋。有时夜渡黑河水,纵横万骑乘冰坚。
千钟马湩名王醉,毡帐夜寒人不睡。朝来下令又南侵,一曲秋笳堪堕泪。
北兵恃力南兵靡,东窜西逃知有几。吁嗟健骨委边尘,半是春闺梦中鬼。
良人一去戍萧关,惆怅于今竟未还。独怜今夜关山月,应照刀痕与箭瘢。
诗句注释与赏析:
- 关山月(第一句)
- 注释: 这是一句诗的开头,通常用来点明主题或背景。此处可能是在描述一种景象或者情感——关山之月,寓意深远。
- 译文: 关山之上,明月当空,令人伤离别。
- 居人见月伤离别(第二句)
- 注释: “居人”可能指的是边关的士兵或者守边之人。”见月伤离别”表达的是看到月亮引发的情感反应,即思念家乡和亲人。
- 译文: 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看到明月就会感到悲伤,因为这是离别的象征。
- 结发从军二十年(第三、四句)
- 注释: “结发”是古代汉族男子成年后的一种仪式,表示发誓终身相伴,”从军”指参军作战。这里描述了主人公从军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
- 译文: 他一生从军已经有二十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他的音信完全断绝。
- 黄沙碛里无人烟(第五、六句)
- 注释: “黄沙”和”碛”都是沙漠的意思,”无人烟”形容荒无人烟的荒凉之地。
- 译文: 在黄沙漫天,没有一丝生命迹象的地方,只有健儿们往返穿梭,横戈持矛。
- 有时夜渡黑河水(第七、八句)
- 注释: “夜渡”暗示了夜晚的渡河行动,”黑水”很可能指的是湍急的河流,因为夜间视线不好,容易发生危险。
- 译文: 有时在黑夜中渡过黑水急流,横穿万马奔腾的冰河。
- 千钟马湩名王醉(第九、十句)
- 注释: “千钟”是一种计量单位的酒,”湩”是古代对酒的一种称呼,“名王醉”意味着喝得非常醉。
- 译文: 马匹喝了千钟的酒,士兵们也喝得烂醉如泥;帐篷里的毡帐在夜里寒冷而寂静,人们却无法入睡。
- 朝来下令又南侵(第十一、十二句)
- 注释: “朝来”可能表示清晨或者早晨,”下令”指下达命令,”南侵”表示向南侵略。
- 译文: 早上朝廷又下令向南侵略,一曲秋笳声足以让人流泪。
- 北兵恃力南兵靡(第十二、十三句)
- 注释: “恃力”是指依赖武力,”靡”在这里有失败的意思。
- 译文: 北边的敌军凭借武力而强大,南边的敌军则一败涂地。
- 东窜西逃知有几(第十三、十四句)
- 注释: “东窜西逃”形容敌人到处逃跑的情景,”知有几”意味着数量难以估计。
- 译文: 敌人四处逃窜,不知究竟有多少人。
- 吁嗟健骨委边尘(第十四、十五句)
- 注释: 叹息感叹之意,”健骨”比喻壮志未酬的壮志之士,”委边尘”表示牺牲在沙场上。
- 译文: 那些英勇的战士壮志未酬身先死,他们的骨骸已经散落在边境的尘土之中。
- 半是春闺梦中鬼(第十五、十六句)
- 注释: “春闺”指女子卧室,”梦中鬼”比喻已故之人的灵魂出现在梦中。
- 译文: 这些壮烈牺牲的士兵,他们的遗骨大半埋在战场的泥土中,另一半埋藏在他们的妻子和孩子梦中。
- 良人一去戍萧关(第十六、十七句)
- 注释: “良人”指爱人或丈夫,”一去”说明离去,”戍”是驻守的意思,”萧关”是古代的一个关隘。
- 译文: 心爱的人离开了我,去守卫那萧关,至今都没有回来。
- 惆怅于今竟未还(第十七、十八句)
- 注释: “惆怅”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失望之情,”于今”指到现在,”竟”是竟然的意思,”未还”表示还没有归来。
- 译文: 我到现在都还没有等到他回来,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惆怅和失望。
- 独怜今夜关山月(最后两句)
- 注释: 独自怜惜今晚的关山明月,它应该能照见刀痕和箭瘢吧。
- 译文: 今晚独自欣赏这关山之月,也许它能映照出战场上的伤痕。
这首诗通过描绘关山之月的景象和战争场景中的将士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阵亡将士的无限哀思。通过对明月、将士、战场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的英勇。同时,诗歌也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死亡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