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竹萧萧旧隐居,却依双树结精庐。
方酬南岳高僧偈,未答东山太傅书。
宾馆有田多种秫,柴门临水不为渔。
春风日日闲花落,三径无人自扫除。

梅竹萧萧旧隐居,却依双树结精庐。

方酬南岳高僧偈,未答东山太傅书。

注释:

  1. 梅竹萧萧:形容环境的静谧和雅致。
  2. 双树:指两座山或两座楼阁等,常作为隐逸之地的标志。
  3. 精庐:精致的住所,这里指张慎伯隐居的地方。
  4. 酬:回应、答谢。
  5. 南岳:指衡山,位于湖南省,是佛教圣地之一。
  6. 东山:指会稽山,在浙江省。
  7. 太傅:古代官职名,相当于丞相。
  8. 宾馆:指旅店。
  9. 田:指农田。
  10. 多秫(shú):种植多种农作物。
  11. 柴门:指简陋的门户。
  12. 临水:指靠近水边。
  13. 不为渔:不从事捕鱼活动。
  14. 三径:三条小路,泛指庭院。
  15. 自扫除:自己打扫庭院。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给好友张慎伯的一首赠诗,表达了对友人隐居生活的赞美和思念之情。
    首句“梅竹萧萧旧隐居”,描绘了一幅宁静的隐居画面,梅竹之间,旧居之地,远离喧嚣,宁静致远。这里的“萧萧”二字用来形容梅竹的声音,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次句“却依双树结精庐”,进一步描绘了友人隐居的生活状态。双树之间的精庐,既体现了隐居者的清高,又展示了他们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这里的“结精庐”指的是建造一座精美的小阁楼,以供隐居者居住和修行之用。
    第三句“方酬南岳高僧偈,未答东山太傅书”,则转入了主题。诗人回忆了自己曾经给一位南岳的高僧作过一首偈语,而那位东山太傅也曾寄来书信邀请他出仕做官。然而,诗人最终没有选择离开故乡,而是选择了继续隐居生活。这里的“酬”和“答”都是指回应、应答的意思,而诗人则是通过这两个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后两句“宾馆有田多种秫,柴门临水不为渔”则进一步描绘了友人隐居的生活环境。宾馆旁边有大片的农田,可以种植多种粮食作物;而门前又有一片水域,可以垂钓捕鱼。这里的“多种秫”指的是种植多种粮食作物,而“不为渔”则是指不从事捕鱼活动。这些描述都展现了诗人对友人隐居生活的羡慕和赞赏之情。
    最后一句“春风日日闲花落,三径无人自扫除”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隐居生活的怀念之情。春天里,风吹落着闲花,而三径之中却显得空旷无人。诗人想象着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己也会像友人一样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独自打扫庭院。这里的“自扫除”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其生活方式的赞美和羡慕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