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石坛荒,当春瑶草芳。
云连峰作构,磴尽石为房。
流辈生何益,名山死不妨。
飞泉盟自在,长与泻琳琅。
【题十九峰书院诗】
人去石坛荒,当春瑶草芳。
云连峰作构,磴尽石为房。
流辈生何益,名山死不妨。
飞泉盟自在,长与泻琳琅。
注释:
- 石坛:指书院前的石台或石碑等祭祀场所。
- 瑶草:一种美丽的草本植物,此处形容春天的景色。
- 当春:正当春天。
- 流辈:同辈,这里指书院的学生。
- 名山:指著名的山峰。
- 飞泉盟:比喻泉水自由流淌不受约束。
- 琳琅:指宝石、美玉,这里形容瀑布如宝石般璀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书院周围的自然景观和学生的活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人生价值的思考。首句“人去石坛荒”暗示了书院因无人而显得荒凉,第二句“当春瑶草芳”则描绘了春天时的美景,两句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寂。第三句“云连峰作构,磴尽石为房”形象地描绘了山与建筑的关系,突出了自然的雄伟与人工的精巧相得益彰。第四句“流辈生何益,名山死不妨”表达了作者对生死观念的看法,认为人的生死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是否能够追求自己的理想。最后一句“飞泉盟自在,长与泻琳琅”描绘了瀑布自由流淌的景象,比喻人生应该像飞泉一样自由奔放,不受束缚。整首诗既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也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