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晴一度一登攀,无补峡灵真厚颜。
海色渐分青壁外,溪声不断绿萝间。
何人肯抗尘容卧,有客差同怪石闲。
即使招提飞不到,也应奇秘甲名山。

【解析】

本诗写景抒情,以“飞来寺”作比兴,抒发了作者对世俗的厌恶之情。

第一句“新晴一度一登攀”的意思是:在晴朗的日子里去攀登飞来寺。“新晴”是时间状语,“一度”是次数状语,“一登攀”是动词短语,“新晴”指晴朗天气,表明诗人是在晴天去飞来寺的。

第二、三两句中“无补峡”和“灵真”是两个关键词。“无补”是否定词,“峡”是地点状语,“灵”是动词,意为灵验,“真”是名词,意为真诚,“厚颜”是形容词,意为厚颜无耻,“无补”是说飞来寺没有用,“灵”和“真”都表示寺庙的虔诚,“无补”则表明了诗人对寺庙的讽刺。

第四句中“海色渐分青壁外”,意思是海水的颜色渐渐分开了,在青山绿水之间。“海色”是名词,意为大海的颜色,“青壁”是名词,意为青山,“分”是动词,意为分开,“海色渐分”说明诗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了大海。

第五句中“溪声不断绿萝间”的意思是:溪流的声音不断在绿萝丛中传出来。“溪声”是名词,意为溪水的声音,“断”是连词,意为中断,“不断”是动词,意为继续,“绿萝”是名词,意为绿色的藤蔓,“间”是名词,意为空地,“绿萝间”说明诗人在山中行走,听到了溪流的声音。

第六句中“何人肯抗尘容卧”的意思是:谁会愿意像尘埃一样躺着?“何人”是疑问代词,意为谁,“肯”是情态动词,意为愿意,“抗尘容”是动宾短语,意为抵抗尘土,“卧”是名词,意为躺着,“何人肯抗尘容卧”是问谁会愿意像尘土一样躺着。

第七句中“有客差同怪石闲”的意思有客人和怪石一样悠闲地坐着。“有客”是疑问代词,意为有客人吗?“差同”是连词,意为差不多相同,“怪石”是名词,意为奇形怪状的石头,“闲”是形容词,意为悠闲,“有客差同怪石闲”意思是有客人和怪石一样悠闲地坐着。

最后一句中“即使招提飞不到”的意思是就算飞到寺庙里也达不到。“即使”是连词,意为即使……也……,“飞不到”是动词短语,意为飞不到目的地,“招提”是名词,意为寺庙。

第八句中“也应奇秘甲名山”的意思是也应该让它成为奇特的山并冠以名山的美称。“甲”是量词,意为排名第一,“应”是副词,意为应该,“奇秘”是形容词,意为神奇而隐秘,“甲名山”是动宾短语,意为成为第一名的名山。

【赏析】

本诗描写了诗人游览飞来寺时所见所闻的感受。诗的前两句写了诗人登临飞来寺的经过以及所见景色。从首句看,诗人是在晴朗的天气去登临飞来寺的。第二句写诗人登山途中所看到的景象——峡中云雾缭绕。“无补”二字表明诗人对寺庙的讽刺,“灵真”则是对寺庙虔诚的赞扬。第三句写诗人到达山腰看到的景象——海色渐分,绿树青山环抱之中,溪水声不绝于耳。“海色”与“青壁”,“绿萝”与“溪声”,构成鲜明对比,生动地表现了大自然的秀丽景色。

诗的后六句写的是诗人在寺内所见所闻。第四句写诗人在山上听到的溪水声,“海色”与“青壁”,“绿萝”与“溪声”,形成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景色的美丽。第五句写诗人在山下看到的瀑布和绿萝丛中的溪流声,“青壁”、“海色”、“绿萝”“溪声”,再次构成鲜明对比,使画面更加优美动人。第六句写诗人对这种美景的感受——有谁来像尘埃一样躺着呢?这一句是全篇的重点,也是关键。诗人在这里运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美景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的鄙弃。

第七句写游客们悠闲自在地坐在怪石上休息,第八句写飞来寺虽远胜于其他名寺,但也不能让世人轻易到达。

这首诗通过描绘飞来寺的山水之美和游人悠闲自在之乐,表现出诗人远离尘嚣、追求自然之美的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