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放步一闲游,笑傲东山天际头。
云影暗随峰影合,松声细逐涧声流。
僧归古刹常求定,我咏风光肯暂休。
遥望群仙在何所,洞门深处翠烟浮。

这首诗的作者用“南安”作为诗题,可能是在表达他游历南安时的感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首句:“南安放步一闲游。”
  • “南安”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一个代指南方或南部的词汇。在这里,它可能表示诗人正在向南安方向前进或游览。“放步”意味着轻松自在地行走。
  1. 次句:“笑傲东山天际头。”
  • “东山”通常指的是位于浙江省宁波市的一个著名景点——东钱湖。“笑傲”形容诗人对于东山美景的欣赏和享受,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1. 第三句:“云影暗随峰影合。”
  •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图景,山峰与云朵相互映衬,仿佛融为一体。“暗随”表达了云雾的轻盈和神秘。
  1. 第四句:“松声细逐涧声流。”
  • 这里描述的是山中的松树和溪水的和谐声音。”细逐”强调了声音的细腻和持续。这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平静与自然的亲近。
  1. 第五句:“僧归古刹常求定。”
  • 这句话描述了一位僧人在古寺中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的状态。“常求定”暗示了这位僧人对修行和冥想的追求。
  1. 第六句:“我咏风光肯暂休。”
  • 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留恋,不愿意因为其他事务而暂时离开。这里的“咏”字表明了诗人的创作活动。
  1. 第七句:“遥望群仙在何所?”
  • 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好奇。”群仙”通常指的是神话传说中的仙人,他们居住在遥远的仙境之中。
  1. 第八句:“洞门深处翠烟浮。”
  • 最后一句描绘了一处隐秘的地方,那里有翠绿的烟雾缭绕。“洞门深处”可能是指一个山洞的入口,而“翠烟浮”则增添了一份神秘和美丽。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南安东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心灵的宁静追求。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笑傲东山天际头”、“云影暗随峰影合”、“僧归古刹常求定”,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