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郊极目思悠悠,风景元来第一州。
山势北从衡岳起,水声东向海天流。
树连洲渚城烟静,峰插云霄野思幽。
怪得地多英俊士,南轩曾有读书楼。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鉴赏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既要理解诗歌内容,又要结合写作背景,还要联系诗中重要意象,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春郊极目思悠悠”:在春天的郊野里极目远望,思绪无限。悠悠:遥远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风景元来第一州”:原来这里的风景是最美的,这里第一。第一:最,最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景色的赞美。
“山势北从衡岳起,水声东向海天流”:山势从北边的衡山开始,水流向东流入大海。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面。湘江发源于湖南南部,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柳州市等地注入南海。衡山和湘江都在这里交汇。水声:指湘江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对故乡自然风光的赞美。
“树连洲渚城烟静,峰插云霄野思幽”:树林与湖洲相连,城楼的烟雾很清静,山峰直插云霄,野外的思绪很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山水美景的热爱。
“怪得地多英俊士,南轩曾有读书楼”:怪不得这里的人才辈出,当年南轩有读书楼。南轩:南面有轩,即书房。曾:曾经有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文化教育的赞美。
【答案】
游惠宗寺题磨崖
(其一)
春郊极目思悠悠,风景元来第一州。
山势北从衡岳起,水声东向海天流。
树连洲渚城烟静,峰插云霄野思幽。
怪得地多英俊士,南轩曾有读书楼。
赏析:《春望》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当时作者为华州司功参军,因目睹国运凋敝,社会动荡不安,故作此诗以表达内心的忧虑与哀伤。
首联写自己站在惠宗寺前观赏春日景色,心中充满无尽的思念。
颔联描绘了惠宗寺周围的自然景观。“风景元来第一州”,表达了作者对故乡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反映了他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惠宗寺周围的自然景观。“树连洲渚城烟静”写出了寺庙周围的树木与小洲相互映衬的景象;“峰插云霄野思幽”则表现了作者内心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尾联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文化的赞美和怀念。“怪得地多英俊士”,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人才辈出的感慨;“曾许读书楼”则回忆了昔日在老家南轩读书的情景,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