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饮桂山茶,未登桂山路。
芒鞋白苎衣,相约游山去。
【注释】
桂山:即桂林,在今广西自治区。
芒鞋白苎衣:穿着草鞋,穿着白色葛布衣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怀念故乡桂林而作的。首二句点出地点、人物,三句写出游之约;末二句写对故乡山水的思念。全诗语言明白如话,却含蓄深长。
曾饮桂山茶,未登桂山路。
芒鞋白苎衣,相约游山去。
【注释】
桂山:即桂林,在今广西自治区。
芒鞋白苎衣:穿着草鞋,穿着白色葛布衣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怀念故乡桂林而作的。首二句点出地点、人物,三句写出游之约;末二句写对故乡山水的思念。全诗语言明白如话,却含蓄深长。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所以先从诗句入手分析。 第一句“曾饮桂山茶”,桂山茶是桂山的特产,桂山在江西上饶地区;第二句“未登桂山路”,桂山的山名,与“桂山茶”对应;第三句“芒鞋白苎衣”,这是古代游历者常用的行装,“芒鞋”是草鞋的意思,“白苎衣”是白色麻布制成的衣服。 全诗大意为:我曾在桂山品过名贵的桂山茶,但还未踏上桂山的路,就和朋友们相约一起到桂山游玩,去领略那里的风光。 【答案】 译文
【题解】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中“将军石”指的是东汉初年名将马援在交趾时所立的石碑。诗人登上这块石头,凭吊历史人物,抒发感慨。 【注释】 屹立:耸立。瘴江湄:瘴气笼罩的江边。骠骑:指汉代名将霍去病;因曾受汉武帝赏识,赐姓霍氏,故称骠骑将军。 金甲:古代战袍,这里指铠甲。春云绣战旗:意思是说春云仿佛是战旗上绣着的图案。 风霜存节概:风霜磨砺着将军的节操。雨露想恩滋:意思是雨露滋润着将军的恩泽
【注释】 半径樵归:半径,指树木的直径,即树干的围。半径樵,指砍伐树木的人。 惠阳十万家:指一个地区有上万户人家居住。惠阳,地名,今广东惠州一带。 采薪皆此处:采樵的人都到这里来。 荷叶盖头归:荷叶覆盖了头顶,形容下雨天。 知是前山雨:知道这是前面山上的雨水降落。 好鸟如有情:好的鸟儿如果有情感,会对着人安慰和安慰。 对人相慰语:对着人安慰和安慰的话语。 明日仍复来:明天还会再来。 山灵不厌汝
诗句释义与翻译- 暮春之月,春服既成。:描述春天的月份,穿着已经做好了的衣服。 - 眷言乐游,求其友生。:表达了渴望与友人一起游玩的心情。 - 陟彼嶙峋,崖石壁立。:登山时遇到了陡峭的山崖和直立的岩石。 - 流泉涓涓,玉虹千尺。:山间的小溪水声潺潺,如同一条千尺长的玉带。 - 挹泉水兮,尘缨可濯。:手捧泉水可以清洗衣袖上的灰尘。 - 日月其迈,云何不乐。:时间在前进,为什么不感到快乐呢? -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曲曲清溪绕屋斜:“曲曲”描述水流的曲折,“清溪”指清澈的流水。“绕屋斜”表示水流环绕着房屋流淌。整句表达了溪水在房屋周围蜿蜒流转的景象。 译文: 弯曲的小溪环绕着小屋斜流。 2. 数声欸乃起汀沙:“欸乃”是古代一种船夫的歌声,这里特指小船上的人唱歌的动作或声音。“汀沙”指河边的沙地,可能是船只停泊的地方。这句描绘了夜晚船夫们唱歌的情景。 译文: 船夫们唱着歌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句大意,在此基础上分析手法、内容和主旨等。此诗为咏古寺庙晨钟之作,首句写晨钟之声;二句写钟声之悠扬;三、四句写晨钟声止时,寺内人犹在梦魂之中。 【答案】 ①“晓钟”即拂晓的钟声,诗人用“万寿”点出寺庙的名称,又以“晓钟”来渲染寺院的气氛;②“岧峣”是高峻之意,这里指山势陡峭的古塔。③“起”“散”,动词
诗句解释 三策当年动冕旒,先生钟秀出罗浮。 - 三策: 这里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诸葛亮的隆中对策略、赤壁之战的策略以及刘备入蜀时提出的联合孙权共抗曹魏的建议。 - 当年: 指过去的历史时期。 - 动冕旒: 指影响深远,能左右国家大事。 - 先生: 指诸葛亮(字孔明)。 - 钟秀: 形容才华出众。 - 罗浮: 指罗山(今广东博罗)和浮山(今江西萍乡),都是古代文人墨客喜欢游学的地方。
【诗句解读】 1. 芙蕖峰上景偏幽:芙蕖,荷花。芙蕖峰上风景优美且宁静。 2. 雨过风光翠欲流:雨水过后,景色更加翠绿,仿佛要流出水来。 3. 正似匡庐招李白:匡庐指的是庐山,这里比喻芙蓉峰上的景色如同邀请李白那样美丽。 4. 万松深处碧云秋:万松树丛之中,云雾缭绕,宛如秋天的美景。 5.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芙蓉峰上的美丽景色,通过对比和拟人等手法,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同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虎头门外浪如雷,来往舟航几度摧。”意思是:在虎头门外江面上波浪汹涌,像打雷一样,船往来穿梭不停,多次被冲垮。虎头门是长江上的一座著名古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之南的长江中。 “竭力劳心开鹿步,先生真抱济世才”。意思是:费尽心力努力去打开那通向远方的道路
【注释】 1. 凤湖晚渡:指诗人在凤湖水上度过的夜晚。 2. 落日潮头起暝烟:夕阳西下,潮水涌起,暮烟升起。 3. 行人唤渡各争先:过客们争相呼唤渡船,都想抢着先到达对岸。 4. 济川安得商岩老:怎样才能渡过这汹涌的江流啊? 5. 骤雨狂风亦晏然:突然的暴雨和狂风,也平静下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凤湖边乘渡夜行的情景。首句“落日潮头起暝烟”,描写了落日时分潮水涌起,暮烟四起的景象
【注释】 卓锡泉:地名,在今四川峨眉山。 ①高僧:指达摩,佛教禅宗的开创者。 ②一挥锡:指达摩到四川后,手执锡杖,一挥手,就在那里建立了寺院,并在那里讲经说法。 ③觱沸(bì fèi):水激波声。自然流:指泉水从岩石缝隙中流出,声音如沸腾般响亮。 ④怪得谈经处:指讲经的地方。 ⑤石点头:相传讲经之处有石像人头,听到经声而点头。 【赏析】 这首小诗描绘了卓锡泉的自然风光和神奇传说
【注释】:上界第一峰:指黄山的天都峰。 奇峰四百三十二,惟见兹峰势独尊。 远揖华嵩为伯仲,俯看蛮岭作儿孙。 中天日月岩头转,白昼云雷脚底奔。 不是飞仙那可即,骖鸾何日去朝元。 【赏析】:此诗是赞美黄山的天都峰。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写出天都峰高耸入云,气势宏伟,并把天都峰与名山华山、嵩山相比,突出其“势独尊”的特点;又把天都峰比作为群山之“儿孙”;还写其日夜变化之奇,以及天都峰的险峻和奇特
诗句解释 三策当年动冕旒,先生钟秀出罗浮。 - 三策: 这里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诸葛亮的隆中对策略、赤壁之战的策略以及刘备入蜀时提出的联合孙权共抗曹魏的建议。 - 当年: 指过去的历史时期。 - 动冕旒: 指影响深远,能左右国家大事。 - 先生: 指诸葛亮(字孔明)。 - 钟秀: 形容才华出众。 - 罗浮: 指罗山(今广东博罗)和浮山(今江西萍乡),都是古代文人墨客喜欢游学的地方。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首句“文战当年笔似飞”,意为当年参加科举考试时,文笔飞扬,犹如飞鹰。第二句“龙蛇落纸墨淋漓”,意为当年考试的试卷上字迹如龙蛇般飞舞,墨迹淋漓而饱满。第三句“中书虽老心犹壮”,意为虽然已是中年,但心中依然壮志不已。第四句“坐看先生涤砚池”,意为看着先生洗砚台的情景,意在表达自己对科举考试的热情和执着。 【答案】 译文:当年我参加考试的时候,文笔如同飞鸟一般,在卷纸上自由翱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虎头门外浪如雷,来往舟航几度摧。”意思是:在虎头门外江面上波浪汹涌,像打雷一样,船往来穿梭不停,多次被冲垮。虎头门是长江上的一座著名古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之南的长江中。 “竭力劳心开鹿步,先生真抱济世才”。意思是:费尽心力努力去打开那通向远方的道路
注释: 1. 丽江月色:指的是云南丽江的夜晚月光。 2. 秋夜寒光彻底清:秋天的夜晚,月光明亮如水。 3. 当年丞相出天兵:指昔日的丞相,他如同天神一般,英勇无比。 4. 江流不尽银蟾影:江水流经的地方,留下了月亮的影子。 5. 照遍兴亡万古情:照耀了历史的兴衰和人们的情感。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丽江夜色的诗歌。诗人以丽江的月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首句“秋夜寒光彻底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