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恶可驯,虎猛可刺。岂其无方,使我心瘁。
独漉篇四首
其四. 龙恶可驯,虎猛可刺。岂其无方,使我心瘁。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何瑭创作的一首四言古诗。诗中通过对龙和虎的形象描绘以及内心的挣扎,表达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中的困惑与无奈。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对于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反思。
诗歌原文:
独漉篇四首 其四
龙恶可驯, 虎猛可刺. 岂其无方, 使我心瘁.诗句解析:
- 龙恶可驯:这里的“龙”,象征强大、威严的自然力量。然而,“可驯”表明这种力量虽然强大,但并非完全不可控制或驯服。
- 虎猛可刺:紧接着,“虎猛”则用来形容另一种强烈的、具有攻击性的力量。在这里,“可刺”意味着这种力量虽凶猛,但也可以被利用或制服。
- 岂其无方:这一句提出了一个疑问,即为何这两种看似强大的力量(龙和虎)没有找到恰当的方式或方法来应对或解决问题。
- 使我心瘁:最后的“使我心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疲惫,可能是由于面对这些强大而难以驾驭的力量而产生的焦虑和无力感。
- 翻译与注释:
- 译文:龙虽凶猛可驯服,虎虽猛烈可以制之。难道就没有正确的方法吗?这让我倍感心累。
- 注释:“龙”和“虎”分别代表两种自然界的强大力量,它们可能象征着困难或是挑战。“可驯”和“可刺”则是对这两种力量特性的描述,前者表示有方法可以使其变得温顺,后者暗示即使凶猛也有解决的办法。最后两句反映了作者面对这些强大力量时的困惑和无力感。
- 赏析与背景:
- 诗中通过对比龙和虎的不同特性,探讨了面对困难时应采取的方法。龙虽然强大,但如果能被驯服,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而虎虽然凶猛,但如果能够制之,同样能带来积极的影响。这体现了古人在面对困境时,寻求合理方法以解决问题的智慧。
- 从更广泛的角度看,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在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困境时的心态。他们通过文学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寻求心灵的慰藉和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