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淮衰柳楼长亭,为问当年几回荣。
拂地如烟枝有态,漫天作雪絮无情。
留连行色萧萧马,恼乱春愁恰恰莺。
夹道只今憔悴甚,宁知松柏岁寒盟。

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鹧鸪天·赋三闾祠》。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有独特的描绘。下面是逐句的详细释义和分析:

  1. “衰柳” —— 这是第一句,描绘了在越淮(今淮河以南)的柳树,它们因季节而凋敝、衰败的景象。”逾淮” 表示跨越淮河。
  • 注释: “逾”表示越过,“淮”指淮河,这里指长江之南。
  • 赏析: 此句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地理环境,为全词奠定了哀婉的基调。
  1. “逾淮衰柳楼长亭” —— 描述了经过淮河时看到的景象。这里的“楼长亭”可能是指古代的楼台和长亭,是行人歇脚的地方。
  • 注释: “逾”表示越过,“淮”指淮河,此处指长江之南。
  • 赏析: 通过提及楼长亭,作者表达了一种跨越地理界限的情感体验,以及对于过往岁月的怀念。
  1. “为问当年几回荣” —— 诗人询问过去是否曾有过这样的荣光。这里的“几回荣”可能指的是曾经辉煌的时刻,但如今已不再。
  • 注释: “为问”表示为了了解或询问,“几回荣”意为多次兴盛。
  • 赏析: 此句透露出对往昔辉煌的回忆及对现实的反思。
  1. “拂地如烟枝有态” —— 描述柳树随风摇曳的姿态,像烟雾一样轻盈。这里的“拂地”意味着枝条轻轻触碰地面。
  • 注释: “拂”表示轻轻触摸,“地”指地面。
  • 赏析: 此句生动地展现了柳树随风摇曳的优美姿态,营造了一种轻盈飘逸的氛围。
  1. “漫天作雪絮无情” —— 将柳絮比作飘落的雪花,形容其洁白而无情。这里的“漫天”表示遍布天空。
  • 注释: “作”表示变成,“雪絮”即像雪花一样的柳絮,“无情”指没有情感或态度。
  • 赏析: 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
  1. “留连行色萧萧马” —— 描述马匹在旅途中显得有些犹豫、徘徊的样子,可能是因为前方路途遥远或有其他原因。
  • 注释: “留连”表示停留不前,“行色萧萧”形容马的步伐缓慢而迟疑。
  • 赏析: 通过描绘马的行为,诗人表达了旅途中的艰难与不舍。
  1. “恼乱春愁恰恰莺” —— 描述了春天里鸟儿的啼鸣引起了人们的愁思。这里的“恼乱”意味着扰乱,“恰恰莺”指黄莺的啼叫。
  • 注释: “恰”表示恰好,“莺”指黄莺鸟。
  • 赏析: 鸟儿的啼鸣触动了人们的春愁,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1. “夹道只今憔悴甚” —— 表达了如今道路上的景色已经变得凄凉萧条,与过去相比大不相同。这里的“夹道”表示道路两旁,“憔悴甚”意为非常萧条。
  • 注释: “今”指现在的,“憔悴甚”意指非常萧条。
  • 赏析: 通过描写道路两旁的荒凉景象,诗人表达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沧桑感。
  1. 结尾:最后两句以反问的方式结束全诗,表达了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即使环境变了,那些坚守信念的人依然会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仰。

翻译:

衰柳
越往淮北,柳树就开始凋零;当年它曾多少次茂盛?
枝条轻拂地面,如同烟雾般袅娜;漫天飞舞的柳絮,无情地落下。
马儿驻足不前,是因为行路漫长还是因为心中有所踌躇?
恼人的春日啼鸣,正搅乱了人们的心情;黄莺的叫声,正搅乱了人们的思绪。
今日的道路早已不复往日之景,只剩下一片萧瑟凄凉;谁能想到松柏能经受住岁寒,成为不朽的象征?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和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