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已皆寂,草堂人未眠。
月明终夜榻,心正五更前。
竹影移当户,炉灰陷及边。
且将今夕意,聊寄半山禅。

月夜独坐呈半山浩和尚

万籁已皆寂,草堂人未眠。

月明终夜榻,心正五更前。

竹影移当户,炉灰陷及边。

且将今夕意,聊寄半山禅。

注释:

  1. 万籁已皆寂:万籁,指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寂,寂静。形容夜晚的静谧,万物都沉浸在宁静之中。
  2. 草堂人未眠:草堂,指诗人自己的书房或住所;未眠,没有睡觉。表示诗人在月夜下独自沉思,没有休息。
  3. 月明终夜榻:月明,指明亮的月光洒在地上;终夜,整夜;榻,床铺。形容诗人在明亮的月光下,一直坐在床边,直到天明。
  4. 心正五更前:五更,古代计时法中的五个时辰之一,通常指凌晨时分;前,之前。表示诗人的内心始终处于一种紧张、期待的状态,仿佛是在与时间赛跑。
  5. 竹影移当户:竹影,指窗外的竹子影子;移,移动;当户,对着窗户。描写诗人看到窗外的竹子影子在移动,仿佛是有人在敲门。
  6. 炉灰陷及边:炉灰,指火炉上的灰烬;陷,陷入;及,达到;边,旁边。描写诗人看到火炉上的灰烬已经落入了旁边的地方,意味着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
  7. 且将今夕意,聊寄半山禅:今夕,今天晚上;意,想法;半山,指半山寺;禅,禅宗修行的方法。表示诗人将今晚的想法和情感寄托在禅宗修行中。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深沉的月夜,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在寂静中思考人生、感悟禅理的情感。诗中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观念。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表达了自己对禅宗修行的理解和追求,体现了禅宗修行的意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