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帆趁月返披云,玉露坠下何纷纷。樽中有酒须尽倾,朱颜莫惜连宵醺。
君不见杭州西湖去年种桃柳,桃柳一株一斛酒。
连株合抱岂辞劳,大官小官栽恐后。太平天子福难量,一朝红绿成千行。
圣恩浩荡及名胜,一草一木皆不忘。吁嗟此湖虽天末,焉知明年不辉光。
若使六龙幸炎方,明朝千秋节,还献丝露囊。
【赏析】
此诗作于元至大四年(1311年),时诗人为杭州总管,正逢西湖桃柳成荫的春天。全诗以景起兴,以情结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自然,音调铿锵,读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
首句“挂帆趁月返”,写诗人乘船在月色中归航。第二句“玉露坠下何纷纷”,写湖上月光如水,玉露滴落,一片清光。后两句写诗人饮酒作乐:“樽中有酒须倾尽,朱颜莫惜连宵醺。”第三联是诗人感叹:去年种下的桃柳,如今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一斛酒都不够浇灌。第四联写桃柳树虽大官小官栽植,但恐不及栽种得早的。第五联写天子圣恩浩荡,普降名胜,使西湖的一草一木都不忘记。尾联写诗人对西湖的祝愿,希望它明年更加辉煌。最后两句是诗人的祝愿:若使皇上巡幸到炎热的南方,明朝千秋节时,还献上丝缕之露囊。
这首诗以景语开头:“挂帆趁月返”,“挂”字传神,写出了诗人急于回家的心情;“趁”字也传神,写出了诗人急于赏月的心情。接着,诗人又写了自己欣赏美景的情景:湖水映着月光,晶莹洁白,如洒在湖上的珠子一样。此时,他不禁想起了往年的春天,那时西湖上种满了桃花柳叶,红绿相间,一片锦绣。而今日,这些树木已经生长得很大了,一斛酒也不足以供他们灌溉。这两句写诗人看到西湖美景后的喜悦心情。
接下来两句“君不见杭州西湖去年种桃柳,桃柳一株一斛酒”是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慨。这两句是对前文的总结与升华。诗人通过回顾往年西湖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在后四句中,诗人又从另一个角度来描绘西湖的美景。他写道:“连株合抱岂辞劳,大官小官栽恐后。”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是连在一起的大树枝干,也不怕劳累;即使只是一些普通的小官也能种上一棵。这既表达了诗人对于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也暗示了自己对于治理西湖的决心和信心。
最后两句“太平天子福难量,一朝红绿成千行”是诗人对朝廷的祝愿与期待。他希望通过朝廷的英明领导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使得西湖的美景能够更加美丽动人。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敬仰之情,也体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历史典故以及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西湖之美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感情,成功地将西湖的美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和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