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何敢况天民,喜伴村翁结纳真。
已悟阎浮皆借寓,得看沧海此扬尘。
闲深夏日如冬日,卧稳花茵胜阁茵。
朝旭烟扉才一线,葛巾蜡屐静垂纶。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进行赏析。本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绝。首句“元气堂成”中“元气”指人的精神状态。次句“海滨何敢况天民”中“天民”,语出《庄子•天地》:“天之死也,以其终始,故能究其根;地之死也,以其闭藏,故能成其事;明王之德亦然。”意谓天地万物都有其生、长、收、藏的过程,而人的精神世界也有它的发展过程。第三句“喜伴村翁结纳真”中“结纳”意谓结交。第四句“已悟阎浮皆借寓”,意谓我领悟到世间万物都是暂时的存在,都只是寄存在这里的,因此可以看破红尘,超脱尘俗。第五句“得看沧海此扬尘”中“沧海”即大海,这里指代世俗的世界。第六句“闲深夏日如冬日”,意谓炎热的盛夏如同寒冷的冬天一般。第七句“卧稳花茵胜阁茵”,意谓安睡如同躺在华丽的地毯上一样舒适。第八句“朝旭烟扉才一线”,意谓清晨的曙光透过薄薄的云雾只露出一线光芒。第九句“葛巾蜡屐静垂纶”,意谓戴着葛布的头巾,穿着竹制的木屐,悠闲自在地垂钓。

【答案】

(1)元气:人的精神状态。

(2)海滨:海边之地。

(3)天民:比喻精神境界高尚的人。

(4)借寓:暂时寄存的意思。

(5)结纳:结交。

(6)阎浮:泛指人间世。

(7)沧海:大海。

(8)尘埃:比喻世俗。

(9)花茵:华丽的地毯。

(10)朝旭:早晨初升的太阳。

(11)雾扉:雾气弥漫的门。

(12)斋笠:道士头上戴的草帽。

(13)葛巾:用葛布制成的头巾。

(14)蜡屐:用蜡涂成的木鞋。

(15)垂纶:钓鱼。

赏析:“元气堂成”一句中“元气”是指人的精神状态,“堂成”则表示诗人的心境已经成熟。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于精神境界和人生价值有着独到的理解——他以道家的眼光看待世事,以佛家的胸怀对待人生,追求一种超脱尘俗的精神自由。这种态度与当时社会流行的名利观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人生观念和艺术追求。

第二联“喜伴村翁结纳真”,诗人通过与村中的老人交往,结交了真正的朋友,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这里的“结纳”指的是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往,而不是仅仅为了利益上的往来。

第三联“已悟阎浮皆借寓”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万物的看法。他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其生、长、收、藏的过程,而人的精神世界也有它的发展过程。这里的“借寓”意味着一切都是暂时的,只有精神才是永恒不变的。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象的超脱和淡然处之的态度。

第四联“得看沧海此扬尘”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这种超脱精神。他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暂时的存在,都只是寄存在这里的,因此可以看破红尘,超脱尘俗。这里的“沧海”象征着世间万物,而“扬尘”则表示它们随风飘散,无迹可寻。这种观点既表现了诗人对于世间万象的淡然处之,也表现了他对于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第五联“闲深夏日如冬日”描绘了诗人在炎热的盛夏里享受清凉的情景。这里的“闲深”表示诗人的心情宁静而深远,而“如冬日”则表示夏天的炎热对他来说就像冬天的寒冷一样让人感到舒适。这一联表现了诗人对于炎热天气的独特感受和应对方式。

第六联“卧稳花茵胜阁茵”,描绘了诗人安稳地躺在华丽的地毯上休息的场景。这里的“花茵”指的是地毯上的花纹,而“胜阁茵”则表示地毯上的花纹比宫殿里的更加华丽。这一联表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品味能力。

第七联“朝旭烟扉才一线”描绘了诗人早上看到朝阳透过薄雾的景象。这里的“朝旭”表示早晨的阳光,而“烟扉”则形容晨雾弥漫的情景。这一联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敏锐捕捉和描绘能力。

第八联“葛巾蜡屐静垂纶”,描绘了诗人头戴葛布头巾、脚穿麻绳鞋子,悠闲自在地垂钓的情景。这里的“葛巾”指的是葛纤维编织的头巾,而“蜡屐”则是用动物脂肪制成的拖鞋。这一联表现了诗人对于休闲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第九联“朝旭烟扉才一线”,描绘了诗人早上看到朝阳透过薄雾的景象。这里的“朝旭”表示早晨的阳光,而“烟扉”则形容晨雾弥漫的情景。这一联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敏锐捕捉和描绘能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