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海劳劳索笑颜,江寒沙白望梅山。
又开豪杰千秋眼,得借名贤半日闲。
天外干戈凭阖辟,镜中鱼鸟待飞还。
古来将相无多手,帆挂诸峰出暮湾。
【解析】
这是一首七律体诗,首联描写诗人远赴梅州,在江间载酒望梅山的景象。颔联点明题意,“又开豪杰千秋眼”是说英雄豪杰的眼中都能看到千年之后的历史景象,“得借名贤半日闲”则表达了诗人对与名人雅士相聚的惬意之情;颈联运用典故,“干戈凭阖辟”暗指战争,而“鱼鸟待飞还”则是说鱼儿鸟儿在等待自由回归,这里也寓含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尾联抒发了诗人对古时名将良相缺乏的感慨,并表达了自己渴望像名将良相一样有为的愿望。
【赏析】
此诗作于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夏初,李孝光由杭州迁居江阴后的作品。当时,元朝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大肆屠杀汉族人民。诗人对此深恶痛绝,因而创作此诗以抒写自己的情怀。
首联“尘海劳劳索笑颜,江寒沙白望梅山。”首句点题,交代了此行的目的和缘由。第二句“尘海”,比喻当时的政治环境;“劳劳”形容奔波劳碌。“笑颜”,本义为微笑的脸,此处喻指笑脸。“江寒”、“沙白”描绘了一个寒冷、荒凉的冬日景象。“望梅山”,即望梅亭。据《晋书.陶侃传》记载,陶侃镇武昌时,常登亭而望,因而得名。
颔联“又开豪杰千秋眼,得借名贤半日闲。”颈联“天外干戈凭阖辟,镜中鱼鸟待飞还”。尾联“古来将相无多手,帆挂诸峰出暮湾”。
“又开豪杰千秋眼”,是说英雄豪杰的眼中都能看到千年之后的历史场景,这既是对自己前途命运的一种自信,也是对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种担忧。“得借名贤半日闲”,则表达了自己对于与文人雅士相聚的惬意之情。“天外干戈凭阖辟”,暗指战乱,而“鱼鸟待飞还”,则是说鱼儿鸟儿在等待自由回归,这里也寓含着作者对和平的渴望。颈联中的“干戈”,既指战争,也指纷争。“阖辟”,原指门窗开关,引申为人的进退。这两句的意思是:天外的战事就像门户的开关一样随时都在进行,鱼儿鸟儿在等待自由回归。
尾联“古来将相无多手,帆挂诸峰出暮湾。”这两句的意思是:自古以来名将良相少而又少,他们只有靠帆挂在诸峰之间才能从黄昏的湾里驶过。这两句既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又表达了自己对成为将相的期望之情。
此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