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成一匹绢,待郎归作衣。
郎行两经岁,卖绢不疗饥。

【解析】

此诗的注释,是理解全诗的钥匙。“织成一匹绢”一句,交代了诗歌的起因;“待郎归作衣”,表明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深。第二句“郎行两经岁,卖绢不疗饥”写丈夫远游他乡,两年未归,妻子卖绢为夫制衣却无法解决饥饿问题。

【答案】

译文:

织成一匹绢,等待郎君归来做衣服。

郎君离家已两年,卖绢不能解我饥。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诗人从思妇的角度落笔,通过一个妇女的哀婉自诉,抒写了她对爱情的忠贞,对生活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憧憬。首联“织成一匹绢,待郎归作衣。”写女子在纺织时,想到远方的情郎,盼望着他能早日归来,把亲手纺成的布匹做成衣裳,好让丈夫穿戴。然而,当男子汉要回来的时候,女子却不得不将这匹布卖掉,换来一些钱来填饱自己的肚子。这里,“织成”“卖绢”两个动作的对比,突出了思妇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第二联“郎行两经岁,卖绢不疗饥。”写女子苦等郎君归来,但等到的却是郎君两载未归的消息,她用卖绢的钱去换些食物充饥,却仍然解决不了她的饥饿问题。“两经岁”三字极言时间之久,可见女子对郎君的思念之深。这一联中,“卖绢”与“饥”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出女子的辛酸与痛苦。

第三联“寄语河阳女,征夫勿效尤”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前二联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后二联则写女子对郎君的劝诫之意,意在规劝郎君不要像自己一样受苦受累。“河阳”是古地名,此处用来泛指远方。女子劝告丈夫在外要注意安全,不要让自己遭受同样的痛苦。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却深刻地表达了女子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执着和对现实无奈的悲哀。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情感真挚、深沉,读来令人动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