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凯韶西汗满衣,朝来拂袖万山晖。
曾过碧院千株柳,肯有陶潜不爱归。
《赋送刘须弥公祖》是何吾驺于明代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两首。第一首以“奏凯韶西汗满衣”开头,表达了对刘须弥公祖胜利归来的祝贺,并描述了他在朝堂上拂袖而动时所展现出的英姿。第二首则是在赞美刘须弥公祖的才华的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陶渊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刘须弥公祖的风采和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通过对刘须弥公祖的描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心态。
诗中“奏凯韶西汗满衣”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刘须弥公祖胜利归来时的威武雄壮。这里的“奏凯”意味着取得胜利,“韶”则是指美好的音乐,象征着胜利的喜悦和荣耀。而“汗满衣”则进一步强调了胜利者的喜悦和自豪感。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刘须弥公祖的胜利,也体现了他作为朝廷重臣的地位和威严。
诗人描述了刘须弥公祖在朝堂上拂袖而动的情景,这个动作充满了力量感和动感。拂袖而行,象征着他的果断和自信,同时也展示了他作为朝廷重臣的影响力。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刘须弥公祖的个人魅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官员的期望和要求。
诗的最后一句“曾过碧院千株柳”,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丽而又宁静的画面。这里提到的“碧院”可能指的是一处美丽的庭院,而“千株柳”则增添了这幅画卷的生机和活力。这一句既体现了刘须弥公祖的文雅,也展示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热爱。这种描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为整首诗增添了更多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这首诗还通过描绘刘须弥公祖的才华和风采,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于文人的期望和重视。在封建社会中,文人被视为国家的重要支柱和领导者,他们的政治才能和文学才华都备受瞩目。因此,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刘须弥公祖的个人魅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文人的期望和重视。
《赋送刘须弥公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明代诗歌中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刘须弥公祖的风采和个人魅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文人的期望和重视。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人心态,也可以感受到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