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明月起凉飔,留得轻寒满袖垂。
诉情唯有春归燕,及见承恩披拂时。
【注释】
①团:圆形。
②凉飔:秋风,凉风。
③承恩:受宠。
【赏析】
此诗是诗人自伤之辞。首句“团团明月起凉飔”,以月喻人,以秋风喻己之愁苦;次句“留得轻寒满袖垂”,写秋夜的凉意和衣袖的感触,暗示自己身受压抑、无法解脱;末两句“诉情唯有春归燕,及见承恩披拂时”,则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只有像燕子那样,在君王的宠幸中得到自由,才是解脱痛苦的唯一办法。全诗语言简练、含蓄,而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团团明月起凉飔,留得轻寒满袖垂。
诉情唯有春归燕,及见承恩披拂时。
【注释】
①团:圆形。
②凉飔:秋风,凉风。
③承恩:受宠。
【赏析】
此诗是诗人自伤之辞。首句“团团明月起凉飔”,以月喻人,以秋风喻己之愁苦;次句“留得轻寒满袖垂”,写秋夜的凉意和衣袖的感触,暗示自己身受压抑、无法解脱;末两句“诉情唯有春归燕,及见承恩披拂时”,则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只有像燕子那样,在君王的宠幸中得到自由,才是解脱痛苦的唯一办法。全诗语言简练、含蓄,而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题黎缜之蓼水居》是明朝何吾驺所创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诗人对高士隐逸生活的赞美以及对于自然之美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位高士生活情趣的描述,更是对隐逸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解析: 1. 诗句翻译与注释 - 从来高士恬养神,结庐人外不染尘:自古以来的高士们都是淡泊名利、超脱尘世的。他们远离喧嚣,选择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居住,不受世俗污染。 - 胜事每为凡夫借
噫唏吁,送君行,别万里。 噫唏叹息,送友人远行,离别万里之遥。 殷勤拂拭待旆常,投彼中野嗟匪兕。 细心擦拭,准备长旗随风飘扬,投向那遥远的荒野,感叹自己不是犀牛。 前因弹指落如花,后梦十年筮倾否。 回想过去,弹指之间如同落花般消逝,未来十年的命运如何,难以预测。 从来患难七尺身,肯复区区问忧喜。 自古以来,经历苦难的七尺高身材体,又怎会在乎区区小事,询问自己的忧喜呢? 注释: 噫唏吁——感叹
【注释】 万山丛谷里,佳气耀真人:万山丛谷里,形容山势重叠,景色优美。佳气,指神仙的灵气,耀真人,使真仙光彩照人。住世悬银馆,辞荣老钓纶:住世悬银馆,指住在人间的仙境。辞荣老钓纶,指远离尘世,过着隐逸的生活。秦关深雨露,粤社隐风尘:秦关,泛指秦地的关隘;粤社,泛指广东一带的会社。深雨露、隐风尘,都是形容远离喧嚣和纷扰的意思。道德应谁授,罗浮玉树春:道德,这里指高尚的道德标准;罗浮,古地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名为《登瀛行》。下面是逐句的详细解释: 1. 天风飕飕刮双耳,翠旗苍虬双足起。 - 天风飕飕:形容天气寒冷或风势强劲的感觉。 - 翠旗:指绿色的旗帜。 - 苍虬:指青色的龙。 - 双足起:指两条龙腾飞的样子。 2. 曰驾予车放洞冥,东自扶桑徵弱水。 - 曰驾:即“说”,用在这里表示宣布、宣告的意思。 - 放洞冥:指的是超越现实,进入另一个世界。 - 东自扶桑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丙午呈张魏两座师士不遇时何寂寂,面垢发垂谁为惜 “丙午”指的是某个具体的时间,“张魏两座师”可能是指两位学者或官员,他们因政治失意而生活艰辛。"不遇时"表达了他们在那个时代没有遇到赏识的人。"寂寂"形容他们的生活状态,孤独且无望。「面垢发垂」形容这些士人因年岁大、地位低而被人们遗忘或忽视。"谁为惜"反映了他们的境遇引起了一些人的同情。 2. 一朝洒濯出风尘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怀人”。这是一首思妇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妻子的怀念和思念之情。首联写景:三更天时,她独自在梦乡里,想念远方的人;北风呼啸,霜雪纷纷,寒冷彻骨,她不禁被惊醒。颔联以雁声烘托,写思妇听到大雁哀鸣而倍感凄凉。颈联描写了她在梦中的情景。尾联写早晨醒来后,看到朝阳升起,她盼望丈夫归来。全诗情景交融,感情真挚动人。本诗的关键词是“三更”“严霜”“北风”“雁”“冻浦”等
注释:在小儿子的门前唱着竹枝舞曲,美丽的女子在旁边送和词。只能听着声音却听不清歌词,隐约间仿佛听到了离别时的怨言。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春天场景,以稚子和歌、佳人送和的方式展现了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诗中的“稚子”与“花下佳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代表着天真烂漫的孩子,后者则代表着优雅动人的女子。他们之间的互动构成了诗中的主要画面,而“闻声听不得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吴孟浚的《寿比部吴孟浚尊人念江八十》。 译文: 你就像凤凰一样,在九霄云外高飞,大家都仰望着你。 你的德行高尚,就像吴太翁一样,为盛世而翱翔。 你一生谨慎,说话算数,就像林樾一样,爱着美好的时光。 你在读书时以淑世为己任,山静时知道日长。 你的源头溯自开始,修建祠堂纪念祖先和宗庙。 以及马鬣封地,拱木必定追扬功业。 子姓都拱揖致敬,说你的贡献如维翁之功。 你是不懈怠的
【注释】: 1、豫章:今江西南昌市。 2、风雪逼:形容气候寒冷。 3、芦边苇岸寄踪迹:在芦苇边,在水边漂泊。 4、呻吟:哀叹。 5、谁谓梁鸿早度关:谁料梁鸿已经过了关口。 6、谁谓:岂料、难道。 7、隔船借问不相识:隔着船询问,但彼此并不相识。 8、推篷只手遽相招:推开帆蓬,伸出手便招呼他。 9、揽衣大笑动颜色:挽起衣襟大笑着,使脸色也随着笑起来。 10、何来天地此逢君:哪里会有如此奇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名为《山中歌》。诗中表达了诗人在山中生活的感慨和思考。以下是各句的释义及其注释: 1. 山中歌,山高水深哀情多。(注释:唱起了山中的歌曲,因为山上的景色让人感到悲伤。) 2. 天寒日暮少相过,俯仰一世将奈何。(注释:天气寒冷,太阳落山了,很少有人来拜访我,只能感叹自己一生无所作为。) 3. 只今自悟一生事,曲径为泉石为几。(注释:现在我明白了自己一生的经历
【注释】 何人袖里少明珠——何人:指谁。袖里:衣袖中。明珠:珍珠。这里比喻高德音的诗才。 借火持灯底事迂——借火:向别人借用光亮;持灯:手持油灯。底事:为何,什么事?这里指借光,指借别人的诗句。 若个红尘高坐客——若:你、他。个:这、那。红尘:佛家语,指尘世,人间。高坐:指在高处安坐,引申为高人。 不从尘外讨真如——不从:不在。尘外:佛家语,指世俗之外。真如:佛家语,指真理。 【赏析】
【注】《临江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这首词作于宋宁宗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辛弃疾在福建安抚使任上,时因金兵南侵而调任广东路提点刑狱公事兼知潮州。 临江赠高德音还粤 满天流火揽行旌,江上逢君把袂情。 为扫海岐松涧石,试弹孤剑雨中听。 注释: - 流火:指天空中闪烁的星星,也指战乱时期的景象。 - 揽行旌:意思是手拿行旗,表示要出发了。 - 江上逢君:指在江边遇到高德音。 - 把袂情
【解析】 题干要求对诗句进行赏析,首先要了解全诗内容及作者生平经历,再结合注解和注释,从思想情感、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赏析。“宝镜堂夜坐”一句中“宝镜堂”是作者的住所,“夜坐”表明了诗人是在夜晚独坐时有感而发;“满寺僧都熟睡归”,写寺院里的僧人都已沉沉入梦,说明作者此时已经深夜难眠;“三更米熟想传衣”一句中“三更”指的是深夜,点出了时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丁卯,即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从杭州还朝,取道东游。 拟过扬州,指经过扬州,但未及而止,因“少驻”。既抵西江,即抵达九江。江间徐、淮安庆一带,有“事于桐封谢客”,即到桐城去拜访友人谢无逸。谢无逸是苏辙的好友。应付,应酬、应付。遂就西行,于是向西而行。由楚入洛,从湖北出发经洛阳。牛山交河间,指从河南开封至河间的路途。似佳气先浮车幰者,意思是说:仿佛那美好的春色,已经先吹进车上的帷幔里了
注释: 1. 魏紫姚黄旧苑开,罗浮香史觅新栽:这里指的是诗人在洛阳的故居,魏紫姚黄是指牡丹花的颜色,罗浮香史是形容洛阳的花卉香气四溢,诗人在这里寻找新的花卉。 2. 传来京汴饶奇种,得似吾家白玉杯:这里的“京汴”指的是洛阳,而“白玉杯”则是对家中瓷器的描述,诗人通过比较洛阳和家中的花卉,表达了自己的骄傲和自豪。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洛阳的一次游玩之作。诗人通过对洛阳的描绘
【注释】 扁舟:小船。 那似:好像。 樵云:采云。 茆屋:茅草屋顶的房屋,即草屋。 清溪:清澈的溪水,即小溪、山涧。 赏析: 此篇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在东风中乘着小船,向东方驶去。船行到何处呢?诗人没有直说,只说“匹马何人更向西”。这里既表明了诗人孤身一人,也表现了一种豪情壮志,一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气概,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那似樵云松下望”,意思是诗人仿佛像一位樵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