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名香耐可餐,曼情芍药亦姗姗。
来时拟向扬州过,却送河南买牡丹。

丁卯,即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从杭州还朝,取道东游。

拟过扬州,指经过扬州,但未及而止,因“少驻”。既抵西江,即抵达九江。江间徐、淮安庆一带,有“事于桐封谢客”,即到桐城去拜访友人谢无逸。谢无逸是苏辙的好友。应付,应酬、应付。遂就西行,于是向西而行。由楚入洛,从湖北出发经洛阳。牛山交河间,指从河南开封至河间的路途。似佳气先浮车幰者,意思是说:仿佛那美好的春色,已经先吹进车上的帷幔里了。者夙昔之怀意,指自己对扬州的思念。

偶拈二首,即随手写下这两首诗。

国色名香耐可餐,曼情芍药亦姗姗。

来时拟向扬州过,却送河南买牡丹。

【注释】

丁卯: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一〇七六年。东游:泛指游览。拟过扬州:打算路过扬州。少驻:逗留。既抵西江:到达九江。江间徐、淮安庆:即徐、淮二郡,在今江苏淮阴附近。事于桐封谢客:到桐城去拜访友人谢无逸。谢无逸是苏辙的好友。应酬:应付、应酬。应付遂就西行:于是西行。由楚入洛:从湖北出发,经洛阳。牛山交河间:自河南开封至河间的路途。事:问候、拜访。牛山:在河南省禹县西南。交河:县名,在河南省滑县东南。

【译文】

国家盛产的名花美味,真令人喜爱;美丽的芍药也很可爱。

我本打算路过扬州,却要顺路购买牡丹。

【赏析】

《和谢主簿十一首》共五首,其中第二首为和谢无逸诗:“国色天香不可餐,巧笑倩兮美目盼。红袖凭栏娇欲语,飞燕轻盈意阑珊。”这首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清丽自然,音调悠扬婉转。诗人以清新明丽的语言,把春日的美好景色描绘出来。首联“国色天香不可餐,巧笑倩兮美目盼”是全诗的总领句,也是全诗的中心句。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将国色天香比作“不可餐”,形象地写出了牡丹花的美丽迷人。同时,“巧笑倩兮美目盼”,又进一步描写了牡丹花朵的娇媚动人。颔联“来时拟向扬州过,却送河南买牡丹”两句,诗人巧妙地运用反衬手法,写出了他本想路过扬州,却要去购买牡丹的心情。这两句诗既写出了牡丹花的美丽,又表现出诗人对友人谢无逸的深情厚谊。颈联“国色天香不可餐,巧笑倩兮美目盼”、“来时拟向扬州过,却送河南买牡丹”,是诗人对友人谢无逸的赞美之情的流露。《和谢主簿十一首》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与《赠刘景文·冬景》同属咏物诗,都是借咏物抒发作者自己的情怀。

【赏析】

抒写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首联写牡丹花开时节,满园飘溢着芳香,令人心醉神怡。颔联写诗人本打算去扬州游玩,却因有事而改变了初衷。颈联写诗人来到洛阳后,看到洛阳城中一片繁华昌盛的景象。尾联写洛阳城里到处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氛,使人感到心旷神怡。全诗写得生动活泼而又富有情趣,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