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旬晴霁乍闻雷,出震能教万象开。
莫道春风偏护暖,春风原是雪中回。
【注释】:
(1)履端:古代以正月初一开始计算,到月末为一日,正月三十日是最后一天。二日:初十。
(2)赋:写诗。
(3)十绝句:指十首七言绝句。
(4)出震:地震。古人认为“震”为春雷,故称“出震”。“震”又作“震”。
(5)万象开:万物复苏、生长。
(6)雪中回:春风从寒冷的冬天里走来,使大地回暖,所以叫“雪中回”。
【赏析】:
这首小令,描写了春雷惊醒蛰伏在寒冬中的万物的情景。
前两句:“十旬晴霁乍闻雷,出震能教万象开。”意思是说,经过长时间的雨雪天气后,突然听到雷声,于是大地开始解冻,万物复苏,开始复苏。“乍闻雷”,即突然传来雷声。这两句是写春天雷声的出现与冬眠动物苏醒有关。“十旬”,十天之意;“霁”,雨止天晴;“乍闻”,刚刚听到。“出震”,即地震。“震”,本义为震动,引申为惊蛰。“万”字是泛指所有事物或生物的意思。“万象”,指各种自然物,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开”,动词,意为苏醒、复苏。“乍闻雷”和“出震”这两个词语,将春天雷鸣和万物复苏的景象描绘得十分生动。
后两句:“莫道春风偏护暖,春风原是雪中回。”意思是说,不要说春天只有温暖的地方才会有温暖的春风,其实温暖的春风是从寒冷的冬天来的。“偏护暖”,即偏爱暖和的地方。这里用反问语气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雪中回”,即从寒冷的冬天走过来。“回”,动词,意为走来。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春风是从寒冷的冬天走来的。
这首诗通过写春天雷声的出现和万物复苏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通过反问的语气和对比手法,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