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萧萧树,下有茫茫水。
水长灌树根,树老枝不瘁。
树底生茯苓,结根五尺里。
仙人教我餐,胜于千日醉。

诗句:“上有萧萧树,下有茫茫水。水长灌树根,树老枝不瘁。”是明代陈献章创作的《漫题五首》中的第一首诗。

这首诗描述了一幅幽静的山水画面,上半句写高耸的树木,下半句写广阔的水面。树木在水的滋养下生长,而树龄渐长的枝干则显得更加强健,不受外界干扰。这里的“水长灌树根”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水对植物生长的滋养作用。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的后两句“树底生茯苓,结根五尺里。仙人教我餐,胜于千日醉”进一步描绘了茯苓的生长和其药用价值,最后用“仙人教我餐”来表达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认为这种食物比长时间的饮酒更有益健康。

这首《漫题五首》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的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来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